陸河縣上護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5604
2024-11-01
21頁
6.61MB
1、上護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SHANGHU TOWN公示版陸河縣上護鎮人民政府2024年10月步入生態文明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部署,開啟了“多規融合”的國土空間規劃新里程。在此背景下,編制了陸河縣上護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是對鎮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是對陸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2、0212035年)的深化和細化,是一定時期內上護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總綱,是編制詳細規劃、核發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等的基本依據,具有戰略性、綜合性、協調性和約束性。前言前言PREFACE目目錄錄CONTENTS01 規劃總則1.1 規劃范圍1.2 規劃期限1.3 發展定位1.4 目標愿景2.1 落實重要控制線2.2 構建“一心一帶、兩軸三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2.3 打造高質高效的城鎮空間2.4 保護與活化利用歷史文化2.5 分類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3.1 構建外聯內暢的綜合交通體系3.2 建立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3.3 構建高水平藍綠網絡與開敞3、空間3.4 構建韌性基礎設施體系4.1 鎮區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4.2 鎮區綜合交通規劃02 奠定全域空間總體格局04 提升鎮區建設質量03 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城鎮安全韌性01規劃總則1.1 規劃范圍1.2 規劃期限1.3 發展定位1.4 目標愿景本規劃基期為2020年,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1 1.1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本次規劃分為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鎮域層次的規劃范圍為陸河縣上護鎮所轄行政區域,總面積為111.19平方公里,下轄1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鎮區層次的規劃范圍為鎮區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區域,面積為95.27公頃。1.2 1.2 規劃期限4、規劃期限上護鎮規劃范圍示意1.3 1.3 發展定位發展定位依托上護鎮的溫泉資源,集中發展以溫泉為特色的接待服務設施,形成陸河縣南部的旅游接待中心。重點關注上護鎮與陸河高新區和周邊城鎮的交通聯系,銜接好甬莞高速、國道G235、省道S235 等重要對外交通,融入區域大交通格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形成具有上護鎮特色的農業產業和文旅產業;另一方面,完善配套產業綜合服務功能,與陸河高新區聯動發展。構建生態+農旅產業圈、現代農業產業圈,引入生態旅游、鄉村民俗旅游、農業體驗觀光項目。發展定位發展定位1.4 1.4 目標愿景目標愿景2025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5、高,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將上護鎮建成品質提升、宜居宜業的生態城鎮。203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更加協調有序,國土空間利用更加集約高效,城鎮品質明顯提升,將上護鎮打造成為規模適度、功能完善、布局優化、綠色低碳、環境優美、安居樂業、城鄉融合發展的現代化宜居城鎮。2050年與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同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土空間開發科學有序,國土空間治理高效,全面建成特色明顯、交通暢達、人文互通、城鄉深度融合、全國品質的宜居宜游城鎮。汕尾特色農旅溫泉城鎮陸河縣南部旅游接待中心02奠定全域空間總體格局2.1 落實重要控制線2.2 構建“一心一帶、兩軸三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2.3 6、打造高質高效的城鎮空間2.4 保護與活化利用歷史文化2.5 分類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嚴格落實上層規劃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制止各類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行為,永久基本農田依法劃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生態保護紅線:落實上層規劃下達的生態保護紅線數據,維系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行最嚴格的管控,除有關規定外原則上禁止占用。城鎮開發邊界:落實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成果。2.1 2.1 落實重要控制線落實重要控制線上護鎮域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2.2 2.2 構建構建“一心一帶7、兩軸三區一心一帶、兩軸三區”的國土”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心:指以鎮區為核心,強化中心帶動作用。一帶:指沿螺河生態廊道的保護發展帶,沿線營造生態景觀風貌,強化風貌整治。兩軸:指沿G235的城鎮發展主軸和沿X134的城鎮發展次軸。三區:指以上護鎮區所在地的社區為主的城鄉統籌發展區;以富溪村、護二村、護徑村為主的生態涵養區,以徑二村、徑頭村、洋嶺村、漳河村、蘇坑村為主的農旅休閑區。上護鎮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構建“鎮區-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級鎮村體系。鎮區:上護社區。中心村:包含樟河村、富溪村、護徑村。一般村:包含徑二村、徑頭村、護二村、護南村、洋嶺村、護東村、蘇坑村、護徑村8、雞坑村、護北村、大各村。2.3 2.3 打造高質高效的城鎮空間格局打造高質高效的城鎮空間格局上護鎮域鎮村體系規劃圖加強對鎮域內各級文物古跡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梳理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名錄,明確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并提出管控要求。對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建立保護單位名錄,明確每個文物保護單位的名稱、價值特征等,對各保護單位明確劃定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對重要保護單位劃定環境協調區。在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準進行與文物保護無關的建設工程,因特殊原因必須進行建設工程,必須要經過原公布單位的審核批準。上護鎮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2.2.4 4 保護與活化利用歷史文化保護與9、活化利用歷史文化集聚提升類村莊集聚提升類村莊(4 4個個行政村)行政村)特色保護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4 4個個行政村)行政村)分類引導鄉村發展分類引導鄉村發展城郊融合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2 2個個行政村)行政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打造特色旅游村鎮、鄉村旅游打造特色旅游村鎮、鄉村旅游示范村、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等示范村、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等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產業鏈盤活存量工業用地盤活存量工業用地,引導鄉村,引導鄉村分散工業入園集聚發展分散工業入園集聚發展持續開展全域農村10、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設,優化農村建設引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推進農房建設管控鄉村風貌提升,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統籌安排和保障鄉村振興用地,加強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機制,盤活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2.5 2.5 分類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分類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納入城鎮開發邊界納入城鎮開發邊界的村的村莊莊(3 3個個行政村)行政村)03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城鎮安全韌性3.1 構建外聯內暢的綜合交通體系3.2 建立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3.3 構建高水平藍綠網絡與開敞空間3.4 構11、建韌性基礎設施體系對外交通:主要依托甬莞高速、國道G235、鄉道Y134等。高速公路兩側建筑控制區不低于50米;省道道路控制寬度不低于24米,單側建筑控制區不低于15米。規劃形成“一橫兩縱”的道路框架:落實交通發展目標,結合陸河縣綜合交通規劃,進一步完善上護鎮域道路交通系統,規劃形成“一橫兩縱”的道路框架。鞏固“村村通、戶戶通”道路建設成果:鞏固“村村通、戶戶通”道路建設成果,結合宜居社區建設,逐步增加路網密度,提高道路質量和等級。村莊道路可按照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間道路三級進行布置。上護鎮域綜合交通規劃圖3 3.1 1 構建外聯內暢的綜合交通體系構建外聯內暢的綜合交通體系教育科研設施教育科12、研設施初中:擴建上護中學,位于鎮區,占地面積1.41公頃;保留樟河中學,位于樟河村,占地面積2.09公頃。小學:保留現狀鎮區護二小學;鎮區以外保留護北、護東、林偉華、護徑小學等。幼兒園:規劃至2035年,城鎮幼兒園千人學位數不低于40座。醫療衛生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鎮區提升改造上護鎮衛生院,用地面積0.11 公頃,規劃新建陸河縣醫共體總醫院上護鎮分院,用地面積0.26 公頃。支持鎮駐地醫院的改造與提升,大力發展社區衛生站(室),形成以鎮駐地為核心、社區衛生站(室)為骨干的兩級醫療衛生網絡體系。文化設施文化設施規劃1處鎮級文化活動中心,位于上護社區,與上護客家文化廣場合建。在各行政村結合公共綠地及休13、閑廣場設置文化活動站,建設文化廣場等公共文化場所,提供日常休閑活動的俱樂部及其相關的娛樂設施。體育設施體育設施規劃在鎮駐地設置1處體育活動中心,位于上護社區,與上護客家文化廣場合建。結合居住區和主要公共綠地的布局設置社區體育設施。各村莊社區設置室外綜合健身場地,包含群眾球場、全民健身運動設備等相關配套設施,滿足居民日常健身需求。社會保障設施社會保障設施保留1處敬老院,位于上護社區,滿足全鎮社會救助、養老助老等服務需求,為社會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務。規劃構建“鎮級-中心村級-一般村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構建公共服務圈層。公共服務設施復合利用公共服務設施復合利用鼓勵公共設施集中配置,促進設施提14、質增效,將功能和服務方式類似的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集中布局,形成各級鄰里中心。合理引導現狀閑置用地、建筑進行功能置換、改造升級,結合土地綜合整治,將權屬清晰但功能逐漸衰落的存量建設用地進行改造整治再利用,合理引導現狀建筑性質優先轉變為公共服務功能。3.2 3.2 建立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小公園景觀路小花園濱河廊道3.3 3.3 構建高水平藍綠網絡與開敞空間構建高水平藍綠網絡與開敞空間形成點形成點、線線、面相結合的城鎮綠地網絡系統面相結合的城鎮綠地網絡系統根據生態大環境特色及城鎮的總體格局,以綠色生態空間系統和外圍生態農業空間為綠色背景,螺河、上護水為綠色生態走廊,街頭公15、共綠地為節點,串聯各防護綠帶構建生態綠地網絡系統。高質量推進高質量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公園綠地建設建立城鎮生態安全格局,提供適宜的休閑活動空間,形成城鎮公園分布均衡人居環境格局。規劃遠期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面積為3.64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為2.90公頃。3.4 3.4 構建韌性基礎設施體系構建韌性基礎設施體系鎮域規劃保留現狀220千伏商賢站,場站規模為2180 兆伏安;新增110千伏上護站1座,規劃規模為340兆伏安,至規劃末期鎮域220千伏、110千伏總主變容量分別達到360 兆伏安、120兆伏安。電力系統電力系統規劃至2035年,鎮域固網寬帶用戶約為0.96萬端,有線電視用戶約為0.64萬戶16、,移動通信用戶約為2.10萬卡號。規劃至2035年,實現全域5G網絡全覆蓋;加快鎮域千兆光網建設,形成鎮域千兆寬帶覆蓋的光網格局。通信設施通信設施規劃至2035年,鎮域天然氣用氣量為72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用氣量為183噸;鎮區燃氣普及率達到90%以上,其中,天然氣普及率達到50%以上;鄉村燃氣普及率達到70%以上。燃氣設施燃氣設施規劃至2035年,預測鎮域用水量為0.78萬噸/天,以由新建新坑水廠(設計規模為5萬噸/天)供水,水源為新坑水庫。給排水設施給排水設施規劃至2035年,上護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逐步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17、體系。環衛設施環衛設施至2035年,全鎮應急避護場所人均避護面積達到1.5平方米(含)以上。依托社區生活圈構建分布式、全覆蓋的防災、疏散、安全救援管理單元。綜合防災體系綜合防災體系04提升鎮區建設質量4.1 鎮區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4.2 鎮區綜合交通規劃4.1 4.1 鎮鎮區區公共服務體系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形成“一軸、六帶、多點”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城鎮綠地網絡系統,打造一個“生產、生活、生態”和諧共生的城鎮。“一軸”結合上護現狀綠地資源,通過同興路的沿路整治,構建主要景觀廊道;“六帶”通過水系整治與防護綠地的結合,打造多條生態景觀廊道與交通景觀廊道;“多點”以各規劃單元內的社區公園為主,形成各片區綠化節點。上護鎮區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規劃圖4.2 4.2 鎮區綜合交通規劃鎮區綜合交通規劃采用格網狀道路布局,形成“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級體系。規劃鎮駐地形成“一橫一縱”的主干路網體系,“一橫”指甬莞高速;“一縱”指國道G235。道路結構分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個等級,規劃主干路道路紅線寬度8-24米。規劃次干路主要包括環鎮公路、文參路、文新路等,規劃道路紅線寬度為8-12米。規劃支路道路紅線寬度4-8米。上護鎮區道路交通規劃圖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陸河縣自然資源局、上護鎮人民政府聯系。上護美麗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