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康平縣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1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5588
2024-12-20
15頁
20.40MB
1、康平縣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規劃范圍及期限一目錄CONTENTS目標定位二總體空間格局三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四鄉村體系五規劃分區和控制線落實六基礎保障體系七鄉中心區規劃八“通則式”村莊規劃管控九十規劃傳導與實施重要發展政策一、規劃范圍及期限1、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全域面積88.39平方公里(不包括大辛林場)。本次規劃包括鄉鎮級行政轄區和鄉鎮中心區兩個層次。鄉鎮政府駐地: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人民政府駐西關屯村。鄉鎮級行政轄區:9個行政村(小辛屯村、邊臺子村、姜家溝村、大辛屯村、西關屯村、黑山村、望山堡村、羅家屯村、大廣2、寧窩堡村)。2、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其中近期規劃為2021年2025年,目標年至2035年。重要發展政策依托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良好的生態資源本底和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踐行“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為發展思路。規劃打造集自然山水生態、田園風光、鄉土情調、林秀山村、農耕文化、民族特色等于一體的:二、目標定位沈陽市沈陽市“兩山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地理論實踐創新地康平縣康平縣農文旅融合特色民族鄉農文旅融合特色民族鄉發展愿景:發展愿景:游滿蒙民族鄉,登盛京極頂游滿蒙民族鄉,登盛京極頂體農耕勞作趣,學紅船精神體農耕勞作趣,學紅船精神構建“山脊綠廊、兩軸一環、雙核引領3、三區共建”的空間格局山脊綠廊以鄉域南側的巴爾虎山山脈作為全鄉的生態屏障和景觀最高點。兩軸一環以東五線為依托作為鄉域對外發展的主要軸線,在此基礎上策劃旅游路線。同時縱向軸線東西串聯三個發展區,增強發展區之間聯系。內部交通環線為各村服務,完整交通體系。雙核引領西關屯村作為鄉域中心,為鄉村發展進行綜合服務;羅家屯村作為鄉域副中心,以產業發展和美麗鄉村風貌打造作為示范引領各村發展。三區共建現代化集中高效農業種植區以高標準農田、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等現代農業為主要發展內容;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以旅游發展為主線,進行綜合服務和旅游業態植入;特色農產品優勢發展區以特色農副產品為發展主線,走品質化、品牌化路4、線。重要發展政策三、總體空間布局重要發展政策形成“一軸一環五區多點”的產業融合發展布局四、產業發展空間布局重點圍繞“景區+鎮區+農業主題公園+美麗鄉村”進行項目布局,形成“一軸一環五區多點”的農旅融合產業布局。一軸:農旅產業融合示范發展軸,為鄉域產業發展的主軸線。一環:鄉域游憩觀光旅游環線,串聯鄉中心區和主要以旅游為特色的行政村五區:生態康養鄉村拓展區、農副產品加工集中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區、民俗文創特色產業區、美麗鄉村風貌示范區。多點:農耕文化園、巴爾虎山風景區、“道中華”驛站、農產品貿易市場、休閑采摘園、美麗鄉村一條街、水庫垂釣、民族風情旅拍基地等特色節點。1、規劃傳導康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5、劃(2021-2035年)城鎮等級重點鄉鎮人口規模1.5萬人以上職能分工產業發展型2、人口規模預測近期:2025年鄉域人口數量1.4萬人,鄉中心區人口數量0.21萬人。遠期:2035年鄉域人口數量1.75萬人,鄉中心區人口數量0.33萬人。3、等級規模結構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鎮村體系等級規模結構規劃為三個層次,重要發展政策五、鄉村體系鄉中心區: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政府駐地西關屯村為鄉中心區中心村:羅家屯村、黑山村基層村:小辛屯村、邊臺子村、姜家溝村、大辛屯村、望山堡村、大廣寧窩堡村鎮村等級個數村莊名稱村莊分類鄉中心區1西關屯村整治提升類中心村2羅家屯村集聚建設類黑山村集聚建設類一般村6小辛屯村整治6、提升類大辛屯村整治提升類望山堡村整治提升類邊臺子村特色保護類姜家溝村特色保護類大廣寧窩堡村特色保護類重要發展政策1、規劃分區一級分區二級分區管控規則生態保護區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包括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生態控制區禁止破壞濕地及其生態功能的活動。農田保護區嚴格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土地用途,禁止任何降低耕地質量、破壞耕作層的活動。城鎮發展區居住生活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通過“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對城鎮建設用地的總體和單項指標嚴格管控。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允許為改善農村人居環7、境而進行的村莊建設與整治。村莊建設用地和各類配套設施用地,應按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指標進行管控。允許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嚴格控制一般農田轉變用途。允許建設區域性基礎設施廊道。礦產能源發展區為適應國家能源安全與礦業發展的重要陸域采礦區、戰略性礦產儲量區等區域六、規劃分區和控制線落實重要發展政策2、落實“三條”控制線u 優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禁任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原國土用途,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u 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嚴守永久基本農田紅線,保證質量不降低,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的保護,構建保護有力、集約高效、8、監管嚴格的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新格局,完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u 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強化城鎮開發邊界對開發建設行為的剛性約束作用,框定總量,限定容量,防止城鎮無序蔓延。嚴格落實法律法規與規范性文件對城鎮開發邊界的管控要求。六、規劃分區和控制線落實重要發展政策u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構建”鄉鎮級村莊級”城鄉生活圈體系,對于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內各村公共服務設施進行“補短板”。文體教育:大力發展社會教育和老年教育,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多樣化、綜合化得群眾休閑場所。醫療衛生:支持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設立老年服務站進行關懷、慰問、照料工作等。社會保障: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加強對留守老人,殘疾人等特9、殊困難群體的關愛服務。七、基礎設施體系重要發展政策u綜合交通規劃七、基礎設施體系以現有的交通基礎設施為依據,依據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的發展方向,充分考慮內部的功能分區,科學地判斷客貨運輸的動線特征,將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的交通體系融于大區域交通體系之中,規劃功能完善的交通系統,加強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與其他鄉鎮的交通聯系,形成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善城鄉公路網絡持續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善對外快速骨干農村公路。保障農村公路及村內道路建設用地,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和村內主干道建設,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促進農村公路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補齊重要經濟節點互聯互通短板。推10、動交通設施建設推動建設“一站多能”的農村客貨郵融合站點,拓展郵政快遞貨運物流、公路養護等功能,提供客運乘車、郵件快件寄遞、貨運物流等服務。在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重點村、鄉衛生院等客流集中地預留客運車輛落客區,為客運車輛停靠接駁提供便利。重要發展政策u市政基礎設施規劃七、基礎設施體系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加強前沿技術應用和機制創新,推進各項設施融合發展和資源循環利用,適度超前構建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提升鄉村設施運行保障水平。優化用水結構,控制用水總量;區域統籌,強化水源安全保護;互聯互通,健全城鄉供水體系。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提高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加強天然氣儲供銷體系建設。完善鄉11、村污水處理體系,加強固體廢物處理。推進新一代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智能化、數字化市政體系建設。重要發展政策u空間結構在城鎮用地布局上,以“集中緊湊、均衡布局”為原則,引導各類建設項目向西關屯蒙古族滿族鄉中心區集聚,加大鄉中心區建設力度,規劃形成“一心引領、兩軸互聯、三區支撐、多點共建”的規劃布局結構。八、鄉中心區規劃“一心引領”鄉村綜合服務中心“兩軸互聯”秀西線鄉村發展軸、東五線產業發展軸“三區共建”居住生活區、商業服務區、產業發展區重要發展政策u“通則式”村莊規劃管控1、底線管控2、建設引導 九、“通則式”村莊規劃管控本次規劃采用“通則式”規劃管理規定指導暫無開發建設需求或建設需求較少的12、村莊。管理規定適用于城鎮開發邊界外無“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指導的村莊。明確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村莊建設邊界、災害風險 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范圍及管控要求。農民自建房、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鄉村產業項目、村莊風貌特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建設行為的規劃管理指引。鄉村建設應當富有沈陽市地域特色并凸顯民族風格、承載田園鄉愁。尤其避免鄉村風貌改造“涂脂抹粉”、“千村一面”、“景觀城市化”。同時做好傳統特色元素與現代功能及建筑材料有機融合。還原、延續本地特有鄉土氣息,盡量做到就地取材、經濟易行。一表重要發展政策u 落實上位規劃康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落實康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施等空間布局。u 詳細規劃編制單元的傳導與管控城鎮單元與鄉村單元規劃劃定10個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其中城鎮單元1個,鄉村單元9個。u 專項規劃傳導制定重大項目清單銜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制定近期行動計劃。同時根據不同發展時期,提出分期實施目標、重點任務和發展時序。u 規劃實施保障健全政策保障制度、完善公眾參與機制、落實規劃實施監督域考核機制。十、規劃傳導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