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5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228
2023-08-10
50頁
29.28MB
1、2023年4月德 欽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 1 落實省州部署 譜寫德欽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2 擎畫美麗國土 構筑和諧共生的國土空間格局3 嚴守耕地紅線 夯實立體高效的農業空間格局4 堅守生態安全 塑造山川輝映的生態空間格局5 推動共同富裕 構建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6 保障城市安全 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7 彰顯雪域秘境 塑造世界級高山峽谷魅力空間8 建設最美縣城 營造安全宜居的幸福品質家園9 提升治理能力 建立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體系目 錄前 言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2、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高效實現縣域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水平開啟德欽縣社會主義現 代 化 建 設 新 征 程,德 欽 縣 組 織 開 展 德 欽 縣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2021-2035年)的編制工作。本規劃是對德欽縣未來15年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空間藍圖,是縣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總依據,鎮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總依據。為了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凝聚全社會共識,共同建設美麗家園。懇請廣大熱心市民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積極為本輪規3、劃獻言建策。落實省州部署譜寫德欽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1.4 戰略定位1.5 規劃目標1.6 人口規模1.7 規劃戰略1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現場辦公會精神,立足建設雪域高原民族團結與多元文化融合的綠色發展示范區。堅持全面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優化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為德欽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提供空間保障。貫徹新4、發展理念,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德欽縣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尊重規劃堅守底線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區域協同城鄉統籌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為行政區劃調整后的德欽縣縣級行政轄區內全域國土空間,包括3鎮7鄉,轄區面積為 8361平方公里。規劃范圍規劃基期年為 2020 年規劃目標年為 2035 年 近期目標年為 2025 年遠景展望至 2050 年規劃期限雪域高原民族團結與多元文化融合的綠色發展示范區立足德欽新時代發展新方位,充分發揮德欽區位、民族、資源、人文優勢,努力把德欽建設成為: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全5、國民族團結進步與繁榮穩定示范區生態保護生態保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區、云南生物多樣性基因庫世界獨有的高山峽谷立體體驗全域旅游示范區雪域秘境雪域秘境滇藏滇藏融合融合面向西藏的地區樞紐及長江經濟帶的新興綠色經濟走廊總體定位功能定位01總體目標富裕德欽02幸福德欽03生態德欽04和諧德欽05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升全縣綜合經濟實力,基本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完善公共設施,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縮小城鄉差距;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筑牢長江上游和青藏高原東南緣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環境更6、加優美,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環境質量、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在全國前列,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美麗德欽享譽世界。多元民族文化得到充分保護和弘揚,宗教和諧和順氛圍更加良好,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凸顯由滇入藏門戶通道通道作用,全面融入全省經濟文化體系新格局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開放德欽01020304050607分層次、有重點的推進與川滇藏藏區、大滇西旅游環線的聯動發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堅定不移守好民族團結生命線,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筑牢長江上游和青藏高原東南緣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探索生態資源價值轉換。實施全域旅游發展策略,帶動服務業的全面發展,放大旅游業對德7、欽發展的乘數效應。由被動轉型向主動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積極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和高品質服務業。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著力推進德欽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通過適度管控、彈性調節,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保障和激勵社會創新,大程度釋放市場活力。階段目標202520352050縣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統籌協調,基本建成雪域高原民族團結與多元文化融合的綠色發展示范區。建立健全縣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協調機制,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與繁榮穩定示范區,面向西藏的地區樞紐及長江經濟帶的新興綠色經濟走廊,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各項發展指標達到區域先進水平,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8、富裕、幸福、生態、和諧、開放的新德欽。1.6 人口規模至2035年,規劃常住人口8.5萬人,當量游客量3.3萬人,實際服務人口11.8萬人(含葉枝、巴迪)。2擎畫美麗國土構筑和諧共生的國土空間格局2.1區域協調2.2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2.3三類空間2.4三線劃定優化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格局提升區域交通體系協同發展健全體制機制協同發展跨縣協同聯動推動省際經濟協作發展加快省際交通互聯互通深化省際合作體制機制建設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省際協同聯動省際協同發展圈跨縣協同聯動圈城鎮開發邊界新縣城城市綜合服務樣板區、升平旅游集散示范區、奔子欄商貿物流示范區。三區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一屏G214通道經濟帶、9、金沙江保護開發帶、瀾滄江保護開發帶、珠巴洛河保護開發帶、南部通道經濟帶五帶構建“一屏三區五帶”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農業發展空間整合德欽縣永久基本農田和相對集中的一般耕地等內容,共劃定農業發展空間10493.39公頃。生態保護空間整合德欽縣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控制區,統籌德欽重要生態空間,共劃定生態保護空間792252.95公頃。城鄉建設空間整合德欽縣城鎮發展區和鄉村發展區兩個建設空間的內容,共劃定城鄉建設空間30328.41公頃。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至 2035 年,全縣永久基本農 田保護面積不低于 5977.01 公頃(8.97 萬畝),占現狀穩定耕地總面積的 90.58%。10、永久基本農田 德欽縣生態保護紅線類型為滇西北高山峽谷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目標為 6166.39 平方千米(924.96 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 74.12%。生態保護紅線 至 2035 年,德欽縣劃定城鎮開發邊界 665.94 公頃,占國土面積的 0.08%。其中,集中建設區 665.94 公頃,彈性發展區、特別用途區均為 0 公頃。城鎮開發邊界3嚴守耕地紅線夯實立體高效的農業空間格局3.1 農業空間格局3.2 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3.3 全域國土綜合整治 兩帶三區河谷示范產業帶山區傳統產業帶糧食主產區特色種植區高山養殖區 堅持“生態高效,農牧結合”的發展途徑,按照德欽縣自11、然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及發展潛力,構建“兩帶三區”農業生產格局。兩帶:河谷示范產業帶、山區傳統產業帶 河谷示范產業帶:依托金沙江、瀾滄江流域海拔較低、光熱資源豐富灌溉條件優良等特點,重點發展葡萄、油橄欖、蔬菜等特色產業。山區傳統產業帶:立足高寒山區資源優勢,重點發展中藥材、木本油料、青稞、食用菌、特色畜禽等特色產業。三區:糧食主產區、特色種植區、高山養殖區 糧食主產區:以玉米、青稞(麥類)、馬鈴薯以及特色雜糧等作物為主,打造優質糧食基地。特色種植區:依托葡萄種植基地及葡萄酒莊園,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主導產業;依托資源優勢及大型藥業企業建設中藥材原材料示范基地。高山養殖區:依托牦牛、藏香豬、中華蜂等發12、展特色養殖產業。保護耕地資源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保證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到 2035 年,德欽縣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10896.28 公頃(16.34 萬畝)。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控制耕地“非糧化”嚴控建設用地占用耕地。對開發邊界外各類以劃撥方式供應用地的線性工程和單獨選址項目,必須在項目用地報批前對項目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的必要性、科學進行充分論證,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區別管理不同質量耕地 加大對高產田地的保護力度,積極改造中、低收入田地,穩住“不穩定耕地”。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可采取“糧經”輪作措施,形成明確的后備耕地資源,以保證糧食安全。13、提高耕地質量 加大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工作力度,全面推進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工作,大力提高新增耕地質量等別。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農業空間綜合整治城鎮空間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圍繞“綠色崛起,生態立縣”,以建設生態德欽的目標;統籌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切實維護好水生態環境;全面推進茂頂此差湖等重要湖泊周邊濕地及縣域分布濕地的保護提升項目,恢復濕地,增加綠化面積。全域推進農用地綜合整治,以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進出平衡、耕地提質改造、耕地恢復為主,提升農田質量和耕作條件,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保持穩定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于解決城鎮棚戶區、老舊小區、城中村、閑置建設用地14、廢舊工礦用地等低效建設的使用,實現促進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盤活土地使用效益。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推廣高原礦區生態修復、綠色+智能化開采、金屬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礦地和諧等綠色礦山建設模式;加強礦區生態保護修復,履行生產礦山生態修復義務、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4堅守生態安全塑造山川輝映的生態空間格局4.1 生態空間格局4.2 生態保護4.3 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4.1 生態空間格局兩屏兩帶 碧羅雪山生態保護屏障 白馬雪山生態保護屏障 瀾滄江流域生態帶 金沙江流域生態帶多點 梅里雪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飛來寺國家級森林公園 碧羅雪山省級自然公園 德欽縣云嶺鄉紅坡河飲用水水源地 霞若傈僳族鄉吾隊底15、河飲用水源地 德欽縣羊拉鄉甲功河飲用水水源地 德欽縣奔子欄鎮石義格龍水庫飲用水水源地 德欽縣拖頂傈僳族鄉木里麥飲用水源 地 燕門鄉茨中村茨中河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 白馬雪山飲用水源地 谷久農飲用水源地 水磨房飲用水源地4.1 生態空間格局兩屏兩屏 縣域梅里雪山碧羅雪山生態保護屏障、白馬雪山生態保護屏障。保護“兩屏、兩帶、多節點兩屏、兩帶、多節點”的生態安全格局,筑牢德欽縣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兩帶兩帶 縣域中部的瀾滄江流域生態帶和縣域西部的金沙江流域生態帶。多點多點 由縣域的梅里雪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飛來寺國家級森林公園、碧羅雪山省級自然公園、德欽縣云嶺鄉紅坡河飲用水水源地、霞若傈僳族鄉吾隊底河飲用水16、源地、德欽縣羊拉鄉甲功河飲用水水源地、德欽縣奔子欄鎮石義格龍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德欽縣拖頂傈僳族鄉木里麥飲用水源 地、燕門鄉茨中村茨中河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白馬雪山飲用水源地、谷久農飲用水源地、水磨房飲用水源地等生態功能重要區域組成。4.2 生態保護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面積 1628.77 平方千米,占生態保護區面積的 26.41%;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面積 1302.56 公頃,占生態保護區面積的 21.12%。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未經依法批準,嚴禁擅自占用,嚴禁隨意改變用途。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17、的有限人為活動。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區域。德欽縣生態控制區劃定面積175614.27公頃,占全域國土面積的21.08%,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濕地、林地、草地集中分布區域,是規劃期內生態質量提高和生態功能提升的主要區域,是積極構建縣域綠色空間結構及生態廊道貫通的關鍵地區。生態控制區原則上按限制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依法制定區域準入條件,明確允許、限制、禁止的產業和項目類型清單,根據空間規劃確定的開發強度,提出城鄉建設、工農業生產、礦產開發、旅游康體等活動的規模、強度、布局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林地資源保護與修復 全面保護天然林 18、開展退化林修復 嚴格保護監督林地 強化公益林管理 加強管理體系建設 草地資源保護與修復 全面保護天然草原 加強退化草原修復 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4.3 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5推動共同富裕構建和諧共融的城鄉發展空間5.1 城鎮體系與城鎮空間結構5.2 產業空間布局5.3 鄉村振興與村莊布局城鎮等級結構:縣域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鎮縣域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鎮新縣城承擔全縣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職能,為全縣域提供城市服務。升平鎮、奔子欄鎮、燕門鎮、拖頂鄉。注:規劃燕門鄉撤鄉設鎮。佛山鄉、云嶺鄉、霞若鄉、羊拉鄉、巴迪鄉。城鎮職能結構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旅游集散與服務中心休閑度假綠色食品產業以旅游接待19、與服務為主的綠色經濟生態示范性城鎮雪山旅游目的地德欽縣城、奔子欄鎮、托頂鄉集鎮綜合型羊拉鄉集鎮工業型農貿型霞若鄉、佛山鄉、云嶺鄉、巴迪鄉升平鎮、燕門鎮旅游型中心鎮職能分工縣城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旅游集散與服務中心,發展休閑度假與綠色食品產業。升平鎮以旅游接待與服務為主的綠色經濟生態示范性城鎮和雪山旅游目的地。奔子欄鎮縣域東部藏區旅游文化示范鎮和進入德欽縣的南大門及展現茶馬古道文化。燕門鎮以發展旅游業為主,特色農產品生產及加工為附的綠色山水生態旅游小城鎮。佛山鄉集鎮以發展商貿為主,旅游業、加工服務業為輔的綠色生態小城鎮。拖頂鄉集鎮以高原特色農業、藏香豬等特色畜禽養殖業、休閑農業和鄉村生態旅20、游為主,珠巴洛河流域的綜合服務中心。羊拉鄉集鎮以發展商貿物流,生態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綜合型小城鎮。云嶺鄉集鎮以發展生態特色農業、旅游觀光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綜合服務型小城鎮。霞若鄉集鎮以發展生態觀光、特色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旅游服務為主的農業型小集鎮。巴迪鄉集鎮水電站建設的后勤服務基地,以農副產品集散及貿易為主的“綠色、生態、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小城鎮”。老縣城新縣城 規劃形成“兩主兩副一廊三帶”的產業空間結構,構建特色鮮明、高附加值的德欽現代產業體系。奔子欄副中心拖頂副中心兩副新縣城:縣域綜合服務中心;老縣城:縣域旅游接待中心兩主G214通道經濟發展廊道一廊金沙江河谷經濟帶瀾滄江河谷經濟帶21、珠巴洛河河谷經濟帶三帶 至2035年,德欽縣共形成城郊融合類村莊60個。城郊融合類 至2035年,德欽縣共形成集聚提升類村莊144個。集聚提升類 至2035年,德欽縣共形成特色保護類村莊80個。特色保護類 至2035年,德欽縣共形成搬遷撤并類村莊55個。搬遷撤并類 至2035年,德欽縣共形成暫不明確類村莊269個。暫不明確類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安全韌性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6.1 縣域綜合交通規劃6.2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6.3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6.4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6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區域門戶樞紐,促進區域綜合交通網絡互聯互通。五放射:向外聯系芒康縣、德榮縣、貢山縣、22、維西縣、香格里拉市等五個方向的放射狀交通。十出口:佛山鹽井方向、羊拉徐中方向、云嶺貢山方向、葉枝維西劍川方向、葉枝貢山方向、奔子欄香格里拉方向、拖頂香格里拉方向、拖頂塔城麗江方向、奔子欄德榮鄉城方向、羊拉竹巴龍巴塘方向等十個區域聯系出口。構建“五放射、十出口”的對外區域交通格局01構建“五干三環十通道”對內綜合交通體系“五干”:即滇藏高速、德欽維西高速、國道214線、德維線、德巴線?!叭h”:即北環線、南端環線、瀾滄江峽谷環線?!笆ǖ馈保杭碐214線通州府、德麗公路通麗江、德維公路通維西、德貢公路通怒江、德察公路通西藏察隅、德欽鹽井公路通西藏芒康、德欽至徐中公路通西藏芒康、德欽至巴塘公路通四23、川、奔子欄跨江大橋通得榮、葉枝至貢山公路通怒江。02縣域:構建四級縣域城鄉生活圈,形成“基層村級中心村級鄉鎮級縣級”四級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按照標準進行各級設施配置。打造30分鐘鄉村生活圈。中心城區:配置行政管理、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旅游服務、綠地廣場、社會福利、其他基本公共服務等9類公共服務設施,構建城鎮社區生活圈。打造5分鐘、10分鐘、15分鐘城鎮社區生活圈。鄉村社區生活圈設施分類設施分類序號序號設施項目設施項目基層村中心村鄉鎮縣級教育設施1高中2初中3小學4幼兒園醫療衛生設施5綜合醫院6??漆t院7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衛生服務站文化設施9圖書館10博物館11展覽館12檔案館13青少24、年活動中心14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5文化活動站體育設施16體育活動中心17小型運動場18居民建設場地社會福利設施19社會福利院20殘疾人康復中心21養老院(老年公寓)22老年活動中心23日間照料中心殯葬設施24農村公益性公墓及殯儀服務中心注:表示該項目必須配置;表示該項目根據實際人口決定是否配置;表示該項目不必配置。城鎮社區生活圈城鄉密集地區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l城鎮實施集中供水,鄉村采取集中供水或單村、聯村供水l2035年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9%l2035年城鎮再生水利用率達25%以上l雨水管網設計標準采用3-5年一遇給排水工程規劃l預測2035年德欽縣25、城鄉居民用電量96.9MVAl預測2035年德欽縣移動通信用戶為3萬線l城鎮建設集中區實現5G覆蓋率100%電力電信工程規劃l氣源: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并舉l供氣對象:居民、公共服務設施、工業、汽車四種類型l中心城區周邊實現燃氣鎮鎮通,城鄉供氣等質發展燃氣工程規劃l2035年實現城鄉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l2035年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l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形成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一體模式環衛設施規劃防抗避救協同堅持以防為主,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注重災前預防,減輕災害風險,實現綜合防災減災,全面提升德欽縣抵御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l 中心城區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l 升平鎮、奔子26、欄鎮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l 其余鄉鎮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抗震防災規劃l 構建中心城區和鄉鎮兩級人防發展格局l 建立以指揮工程、人員掩蔽工程為主,醫療救護工程、防空專業隊工程和配套工程完備的人防工程防護體系人防工程規劃l 中心城區設置特勤消防站、一級普通消防站和二級普通消防站l 鄉鎮設置一級微型消防站,行政村設置二級微型消防站消防工程規劃l 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居安思危,預防為主l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規范,加強管理l 快速反應,協同應對;依靠科技,提高素質突發應急應對機制l 金沙江、瀾滄江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l 縣域中小河流洪標準為50年一遇l 中心城區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防洪排澇工程規劃彰27、顯雪域秘境塑造世界級高山峽谷魅力空間7.1 縣域魅力空間格局7.2 歷史文化保護體系7.3 歷史文化保護格局7.4 傳承和保護優秀傳統文化7構建“兩心兩帶四區多節點”的總體魅力空間格局。l 兩心:德欽老縣城文旅魅力中心,葉枝新縣城魅力中心。l 兩帶:瀾滄江峽谷風貌帶,金沙江峽谷風貌帶。l 四 區:大 香 格 里拉梅里雪域魅力片區、金沙江低海拔魅力片區、滇川藏生態體驗魅力片區、巴迪葉枝傈僳族風情魅力片區,河流雪山分隔的四大魅力片區。l 兩節點:奔子欄滇川藏文旅魅力節點,茨中德維貢魅力節點。建立“保護名鎮、保護村落、文保單位”歷史文化保護體系。類型歷史文化保護內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葉枝鎮,省級歷史文28、化名鎮。阿墩子古城。雨崩村、茨中村,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雨崩村、茨中村、江坡村委會江坡村、大村村委會、霞若村委會等5處葉枝村、同樂村、結義村等3處文保單位國家級保護單位3處+2處省級文保單位6處州級文保單位9處+1處縣級文保單位18處+2處著名古建筑噶丹羊八景林寺、噶當東竹林寺、茨中天主教堂塔巴林寺紅色文化賀龍橋構建“兩帶三片區”歷史文化保護格局,實施整體保護。l 茶馬古道歷史保護帶:串聯云南西藏茶馬古道文化,促進廊道的歷史要素挖掘與利用。l 升平-奔子欄-拖頂-塔城歷史文化保護帶:展示歷史古遺址、國家傳統村落、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等歷史文化資源,涵蓋豐29、富歷史文化要素。l 阿墩子古城片區:打造成為以藏民族文化特色為主的“茶馬古道旅游特色區”。l 葉枝歷史文化保護區:塑造葉枝云南省歷史文化名鎮、土司文化精品小鎮。l 奔子欄歷史文化片區:保護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重要的歷史文化保護片區。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把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保護、傳遞和發展,其本質在于民族文化的發展、民族精神的傳承。通過空間路徑、教育路徑、數字化路徑、建立民族文化圖書館及其他路徑等,對民族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全面加強德欽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特色少數民族村寨、在城市規劃中融入少數民族文化要素。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傳承的空間路徑 在學校教育中有計劃、有效地開展雙30、語教育及其他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活動。加強邊疆地區教育的路徑 打造一批民族文化資源數據庫,推進民族文化有效保護與傳承。數字化傳播路徑 在德欽縣檔案館及德欽縣圖書館基礎上,建設民族文化圖書館,促進各民族的風俗、服飾、語言、文字、文獻等原始資源需要進行整合保護傳承。建立民族文化圖書館 口傳文化的強化。凝聚節日習俗文化,尊重宗教的信仰。民間文化傳承和精英化傳承共同發展。發展文化旅游及相關產業。民族文化傳承的其他路徑注:本 章 節 主 要 內 容 來 源 于 德 欽 縣 城 國 土 空 間 總 體 規 劃 及 城 市 設 計 建設最美縣城營造安全宜居的幸福品質家園8.1 發展定位與目標愿景831、.2 功能結構規劃8.3 道路交通規劃8.4 歷史文化保護規劃8.5 城市特色風貌規劃8.6 市政基礎設施與綜合防災規劃88.1 發展定位與目標愿景 結合德欽新縣城(葉枝鎮)在區域空間維度、產業維度的分析,德結合德欽新縣城(葉枝鎮)在區域空間維度、產業維度的分析,德欽新縣城將打造成為欽新縣城將打造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城市三江并流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領頭城市n 發展定位n 目標愿景 一個人與自然融合、民族文化融合的無界城市。一個人與自然融合、民族文化融合的無界城市。一個生態共生、發一個生態共生、發展可持續、能源循環、活力持久的永續城市。展可持續、能源循環、活力持久的永續城市?!?2、無界永續,最美德欽”迪慶最美麗縣城、云南最美麗縣城、中國最美麗縣城構建“一帶雙心,多廊多組團”空間結構。功能結構規劃圖一帶:瀾滄江開放發展帶,沿江串聯各功能組團。雙心:老鎮區商業核心:保留改造葉枝鎮老商業街區。新城綜合服務核心:匯集新城行政、辦公、文化等公共服務。多廊:順應山谷走勢形成多條生態廊道融入連接縣城的綠化空間。多組團:被山體和廊道阻隔而成多個城市功能組團。8.3 道路交通規劃疏解城區過境交通,構建暢通高效路網格局。公共線路公交客運站 公交站點圖例省道優化:對德維線(S233省道)進行改線升級外遷至瀾滄江西側,避免穿過縣城區,疏解城區過境交通壓力,避免過境交通對城區影響,但又不影響新縣33、城對外交通的聯系。形成“三橫六縱”的路網格局。公交與慢行交通規劃:堅持公交優先,倡導綠色出行。沿瀾滄江構建濱江綠道+社區綠道形成的慢行步道體系,配置綠道驛站。8.4 歷史文化保護規劃擁抱豐富的地方文化、凸顯“古鎮新韻”的多民族特色風貌。土司衙署與老城商業街的保護活化保留土司衙署周邊街巷格局,展示文化遺產,包括展示傈僳族、納西族傳統建筑風格、宣傳科普土司文化。劃定保護范圍,保護土司衙署周邊的歷史環境、傳統街道尺度和景觀特征,協調葉枝土司衙署周邊建筑風貌,做到與文物本體立面的和諧統一,增加廣場綠地等活動空間,激發城市活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延續歷史文脈,采用多樣化、創意化的文化傳播方式傳承和34、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文化節慶、互動體驗、休閑娛樂、實景演繹、科普教育等多種形式傳承保護德欽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得傳統文化在利用中保護、在保護中利用。8.5 城市特色風貌規劃山水格局適宜的風景城市、地域特征凸顯的宜居城市、多民族融合的現代城市、綠色基礎設施支撐的生態城市。營造“山水城田”相融的城市景觀格局。依托“兩山一江多水系”的自然生態格局;充分考慮其生態功能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營造“大山大水大疏密”的整體城市空間格局;呈現“山、水、綠、田、城”全要素共建的生態田園城市,實現整體城鎮景觀風貌與自然景觀的較好融合。引綠入城,建設濱水生態廊道體系構建立體的城市景觀層次。8.6 市政基礎設施與35、綜合防災規劃n 構建綠色智能、城鄉共享的市政設施體系海 綿 城 市l 城市水體水質達到100%;l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60%給 排 水 工 程l 城市自來水普及率100%;l 城市污水處理率100%。電 力 電 信 工 程l 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率及5G通信覆蓋率達到100%;l 保障配電網安全可靠、經濟供電。燃 氣 工 程l 規劃燃氣氣化率100%;l 安全、穩定、可靠供氣。智 慧 管 線l 加快智慧管網建設;l 構建市政管線一張圖,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n 構建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防災體系地質災害防治:重點防護葉枝河泥石流、灣子河流石流,迪馬河泥石流,以及其他地質災害點。抗震:一般建筑物按36、照8度抗震標準設防,生命線工程及重要工程應按照抗震安全性評估結果和要求進行抗震設防。防洪:防洪標準100年一遇,采用50年一遇的防山洪標準。消防:推進一二級消防站建設,消防救援5分鐘可達覆蓋率達到100%。疾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系。9提升治理能力建立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體系9.1 規劃傳導9.2 實施保障9.1 規劃傳導傳導迪慶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德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實用性村莊規劃公共服務設施綜合交通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市政基礎設施防災減災??傮w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傳導落實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縱向、橫向傳導體系,保障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傳導。落實上位規劃傳導鄉鎮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指導專項規劃明確強制內容確定分階段實施目標和重點任務。9.2 實施監督制定近期行動計劃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覆蓋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測、評估、預警以及公眾服務等全過程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國土空間規劃評估制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動態調整。合理修正國土空間規劃指標體系的分階段目標。建立規劃體檢評估制度和動態調整完善機制健全規劃實施配套政策加快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從區域統籌、增存掛鉤、差別化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建立面向高質量發展的土地管理政策。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14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