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十三師新星市紅星二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723711
2023-08-11
23頁
4.46MB
1、第十三師新星市紅星二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工作部署,按照兵團統一安排,第十三師新星市紅星二場組織編制第十三師新星市紅星二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兵團及師市重大空間戰略要求,對紅星二場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做出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紅星二場原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六師四十七團,這是一支英雄的戰斗部隊。1952 年,十六師改為農業建設第五師,1953 年農建第五師四十七團改建為十三團,即紅星二場。本規劃是對紅星二場全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2、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凡在規劃范圍內涉及國土空間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的各項規劃、建設、管理和政策制定等,均應符合本規劃。前言FOREWORD01 規劃總則02 總體定位與目標戰略03 國土空間格局04 綜合支撐體系05 生態修復與國土整治06 中心鎮區布局07 規劃實施保障 目錄CONTENTS1.1 區位及簡介1.2 規劃期限與范圍規劃總則CHAPTER1圖例師域范圍新星市范圍紅星二場范圍市/團場紅星二場位于十三師新星市山南組團中部,在天山山脈東段巴里坤山南麓約37公里的山前平原上;兵地融合大道南北貫3、穿團場,緊鄰哈密市二堡鎮、山南開發區等。5紅星二場在第十三師新星市位置示意圖區位及簡介1.1紅星四場(駱驛鎮)紅星四場(駱驛鎮)紅山農場紅山農場柳樹泉柳樹泉農場農場淖毛湖淖毛湖農場農場紅星二場紅星二場火箭火箭農場農場紅星一場紅星一場黃田黃田農場農場新星市新星市哈密市哈密市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期限全域范圍:紅星二場場域范圍內的全部陸域國土空間,含下轄10個連隊和場直,面積164.85平方千米。中心鎮區:“三條控制線”劃定的中心鎮區城鎮開發邊界所圍合區域。規劃范圍6第十三師新星市紅星二場規劃范圍圖規劃期限與范圍1.2圖4、例紅星二場范圍十三師新星市范圍中心鎮區范圍連隊范圍1:28,0002.1 總體定位2.2 發展目標總體定位與目標戰略CHAPTER2總體定位2.1紅色軍墾文化旅游名鎮充分利用紅星二場深厚的兵團文化底蘊,發揮區位交通優勢,整合水、土地資源要素,抓住哈密市西拓和火箭新區建設機遇,堅持五項核心思路,打造富有兵團特色的紅色軍墾文化旅游名鎮。8發展目標2.29近期:到202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三線管控初見成效;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三產融合發展初見成效;特色產業格局基本形成;中心鎮區集聚效應明顯,公共服務能力增強。遠期:到2035年實現團域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和推動中5、心鎮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城景相依的宜居宜業宜游構想成為現實。p 國土生態安全格局、現代農業格局、城鎮開發格局全面優化,形成主體功能明顯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p 中心鎮區提質增效,建成十三師山南城鎮組團中部發展支點。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3.2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國土空間格局CHAPTER3 一心 結合中心鎮區,打造綜合服務中心,提供高質量公共服務、商業服務、休閑休憩服務;兩軸 依托兵地融合大道及東西向主干道,形成兩條紅星二場城鎮發展軸;五片區 規劃形成綜合發展片區、光伏發展片區以及三個農業發展片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3.1第十三師新星市紅6、星二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光伏發展片區1:28,000圖例綜合服務中心城鎮發展軸綜合發展軸光伏發展片區農業發展片區11農業發展片區農業發展片區農業發展片區綜合發展片區城鎮發展軸城鎮發展軸綜合服務中心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把耕地保護紅線放在首要和優先位置,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生態保護紅線是在場域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持殊重要生態功能、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實行分級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內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除國家重大戰略項7、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將城鎮建成區、一定時期內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區域納入城鎮開發邊界,提升中心鎮區和產業園區集聚度,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引導城鎮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優化。堅持最嚴格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2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3.21212綜合支撐體系4.1 構建互通共享綜合交通體系4.2 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4.3 提升市政基礎設施配置標準CHAPTER414構建互通共享綜合交通體系4.1內部交通對外交通紅星二場主要依托G312及兵地融合大道對外聯系形成中心鎮區及產業園區為核心,各級道路向外輻8、射的網格狀團域路網結構。圖例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其他道路普速鐵路高速鐵路第十三師新星市紅星二場綜合交通規劃1:28,000團場級(10分鐘生活圈)依托中心鎮區15分鐘生活圈,設置團場級公共服務中心,強化綜合服務能力。社區/連隊級(5分鐘生活圈)依托連隊及場部社區5分鐘生活圈,設置社區/連隊級公共服務中心,提升服務品質。構建多層級城鄉生活圈構建“團場級社區/連隊級”兩級城鄉生活圈。15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4.210分鐘生活圈配置小學、衛生服務站等設施,服務半徑約500米,覆蓋范圍約1平方公里。5分鐘生活圈配置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幼兒園、居委會工作站、社區文化活動站、小型多功能運動場、居家養老(助9、殘)驛站等設施,服務半徑約300米。中心鎮區及連隊集中供水率達到 90%或以上;飲用水水質達到類水以上。產業片區內做到分質供水、中水回用。給水工程中心鎮區采用不完全雨污分流制。新建及改擴建污水處理設施,推動工業及生活污水再利用。排水工程完善供電電源;建設完備的配電系統。電力工程規劃天然氣管道主要覆蓋中心鎮區及產業片區,管道氣平均氣化率達到 90%;大力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燃氣工程規劃城鎮集中采暖普及率 90%,新建小區供熱率 100。供熱工程規劃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 90以上。完善城鎮及連隊環境衛生設施;聯合二堡鎮等周邊鄉鎮,共建垃圾處理系統建設。環境衛生工程推動三大領域信息化進程;落實10、三大信息網絡工程項目,加快聯合師市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信息工程提升市政基礎設施配置標準4.316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5.1 加強生態資源保護5.2 全面推進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CHAPTER5加強生態資源保護5.118引導砂石、粘土礦實現集中開采、規模開發、綠色利用。合理規劃、引進灌溉與排水新技術,種樹種草,加大林草比重,保持水土。系統性修復生態受損和退化區域生態功能,進行水土流失治理,防風固沙生態保護修復,地下水超采治理。19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規劃圖全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進行閑置、低效用地整治。生態修復國土整治全面推進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5.2團場公益林防風固沙礦區修復土地整治11、項目天然林防護圖例中心鎮區布局6.1 優化鎮區空間布局CHAPTER6構建“一心、兩軸、四組團”的空間結構一心 結合公共設施及公園綠地,建立城鎮服務中心;兩軸 依托前進路打造東西向城鎮發展軸,依托光明路打造南北向城鎮發展軸;四組團 規劃形成中部綜合服務組團、東部居住組團、南部產業發展組團、西部居住組團。21中心鎮區空間結構規劃圖優化鎮區空間布局6.1西部居住西部居住組團組團東部居住東部居住組團組團南部產業發展南部產業發展組團組團城鎮服務城鎮服務中心中心東西城鎮發展軸南北城鎮發展軸中部綜合服務中部綜合服務組團組團圖例中心鎮區服務中心城鎮發展軸綜合服務組團產業發展組團居住組團1:28,000規劃實12、施保障7.1 完善規劃銜接傳導機制7.2 制定近期行動計劃CHAPTER723u 加強對各連隊規劃的傳導。堅持剛性管控與宏觀引導相結合,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等底線管控的指標規模和空間布局傳導至連隊。u 加強對詳細規劃的傳導。以詳細規劃編制單元為基礎,提出主導功能等方面的引導要求。u 加強對專項規劃的傳導。在設施配置、指標控制、空間管控等方面加強總體規劃對相關專項規劃的傳導。完善規劃銜接傳導機制7.1u 制定近期行動規劃和年度實施: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規劃體檢評估以及年度重大項目和財政支出,滾動編制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u 制定近期建設重大項目清單:依據上級發展規劃、重點專項規劃的重點項目和年度重點項目計劃,制定土地整治和生態修復、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重大項目清單。制定近期行動計劃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