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16G與11G的區別培訓課件(66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42374
2023-08-30
66頁
14.75MB
1、 平法平法16G16G與與11G11G區別區別圖集編制依據圖集編制依據11G101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 建筑結構制圖標準GB/T50105-201016G101 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16年局部修訂GB50011-2010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 建筑結構制圖標準GB/T50105-201016G101-1;適用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梁、板,替代原11G102、1-116G101-2;適用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替代原11G101-216G101-3;適用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型基礎、樁基礎,替代原11G101-3適用范圍16G新平臺主要內容柱新增柱上部結構嵌固部位的注寫嵌固部位在基礎頂面時;嵌固部位不在基礎頂面時;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頂板;柱編號:“轉換柱”替代“框支柱”取消原11G圖集“非抗震KZ縱向鋼筋連接構造新增:KZ邊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修改:梁上柱LZ縱筋構造:伸至梁底且20d,彎折12d改為15d修改:KZ變截面位置縱向鋼筋節點,縱筋連續通過節點,彎折起始位置距離樓面50mm 16G新圖集修改的主要內容新圖集修改的主要內容柱柱新增3、柱上部結構嵌固部位的注寫嵌固部位在基礎頂面時;嵌固部位不在基礎頂面時;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頂板;柱編號:“轉換柱”替代“框支柱”取消原11G圖集“非抗震KZ縱向鋼筋連接構造新增:KZ邊角柱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縱向鋼筋構造修改:梁上柱LZ縱筋構造:伸至梁底且20d,彎折12d改為15d修改:KZ變截面位置縱向鋼筋節點,縱筋連續通過節點,彎折起始位置距離樓面50mm墻墻新增跨高比不小于5的連梁類型,編號LLK新增LLK側面縱筋“N”打頭時的支座錨固要求剪力墻拉筋“雙向”更名為“矩形”布置新增一級抗震剪力墻水平施工縫附加豎向插筋的設計要求修改剪力墻水平分布筋轉角墻(三)搭接新增剪力墻翼墻(三)節點新增剪力4、墻端柱端部墻(二)節點新增剪力墻約束邊緣翼墻(二)節點新增構造邊緣翼墻、構造邊緣暗柱、構造邊緣轉角墻等節點修改剪力墻豎向鋼筋構造部分節點露出長度修改雙洞口連梁中間支座箍筋配置。新增剪力墻連梁LLK縱向鋼筋、箍筋加密區構造修改300800剪力墻洞口補墻筋構造節點梁梁新增樓層框架扁梁,代號KBL新增框架扁梁中柱節點(一)(二)、扁梁箍筋構造新增托柱轉換梁,代號TZL新增框支梁、轉換柱配筋構造新增托柱轉換梁托柱位置箍筋加密構造取消原11G圖集“非抗震樓層框架梁縱向鋼筋構造”新增非框架梁端支座下部縱筋彎錨構造做法取消非框架梁中間支座縱向鋼筋連續通過的構造修改豎向折梁鋼筋構造(一)彎折由10d改為20d5、新增上柱小于下柱截面尺寸時,梁上下部鋼筋錨固長度起算位置新增KL、WKL中間支座節點0.5HC+5d要求新增井字梁JZg配筋構造板板新增板在端部支座的錨固構造節點新增懸挑板陰角附加筋新增局部升降板構造下部縱筋h,且150新增板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節點(一)(二)錨固搭接錨固搭接取消利用基本錨固修正系數計算la、lae的計算過程新增受拉鋼筋錨固長度la、抗震錨固長度laE,搭接長度Ll、LlE查詢表和注釋制圖規則之總說明總說明差異第2條:取消平法系列圖集包括內容第3條:增加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增加說明:當依據的標準進行修訂或者有新的標準出版實施時,圖集與現行建設標準不符的內6、容、限制或淘汰的技術產品,視為無效。第5條:取消非抗震設計總說明中取消了非抗震設計的相關說明制圖規則之總則總則差異1.0.2:取消樓板部分也適用砌體結構1.0.9:.取消非抗震設計部分的要求;.可選用圖集構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圖集的頁數變化;選用構造新增了非底部加強部位剪力墻構造邊緣構件是否設置外圈封閉箍筋,取消了非框架梁部分的內容。.增加了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頂板仍需考慮上部結構實際存在嵌固作用內容。(地下室頂板厚度=160mm,一般考慮嵌固作用,具體情況問設計)2.1.4:2.2.2:制圖規則之柱柱差異新增上部結構嵌固部位注寫要求表2.2.2柱編號中原來的框支柱變成了轉換柱。QQ:制圖規則之剪力7、墻剪力墻差異表3.2.23.2.3-2新增連梁(跨高比不小于5),代號LLk3.2.3:設計施工時注意新增2條說明3.2.4:3.更改拉結筋布置方式稱呼為“矩形”與“梅花”(11G為雙向和梅花雙向)8.新增代號LLk連梁注寫方式3.4.2:圓形洞口的加強鋼筋的構造做法的要求做了調整,并增加一個例子3.6.3:新增說明一級抗震剪力墻水平施工縫附加豎向加筋編制人:QQ:制圖規則之梁梁差異.4.2.22:新增樓層框架扁梁類型、托柱轉換梁及代號為Lg的非框架梁QQ:制圖規則之梁梁差異-構造要求詳見16G101-1 P9395(詳見16G101-1 P3132)424.2.5-4.2.6:新增框架扁梁和8、框架扁梁節點核心區附加鋼筋的注寫方式編制人:QQ:4.6.1增加了非框架梁、井字梁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時構造要求。對于非框架梁、懸挑梁、井字梁可采用不同的箍筋間距及肢數,用斜線將其分隔開板集中標注時區分了上部貫通縱筋,下部縱筋。制圖規則之有梁板有梁板差異5.2.2:新增梁板式轉換層樓板和懸挑板下部鋼筋的錨固長度5.4.1:新增懸挑板考慮豎向地震作用(抗震等級)5.4.3:新增板支撐在剪力墻頂的端節點(搭接要求)QQ:制圖規則之無梁板無梁板差異QQ:制圖規則之樓板樓板差異7.1.27.1.2新增懸挑板陰角附加筋類型及編號7.2.9:新增懸挑板陰角附加筋布置方式7.2.10:7.2.10新增一種懸9、挑板陽角附加筋布置方式QQ:增加后澆帶貫通鋼筋搭接抗震長度要求錨固搭接長度錨固搭接長度之計算差異QQ:封閉箍筋及拉筋之彎鉤構造彎鉤構造差異QQ:構件之縱向鋼筋構造縱向鋼筋構造差異:柱構件之箍筋加密構造箍筋加密構造差異增加了剛性地坪有高差時柱箍筋加密區構造做法。QQ:改變了在柱頂部,柱寬范圍的柱箍筋內側設置附加箍筋附加箍筋的設置范圍,強調不管縱筋直徑為多大,均需要設置。柱構件之柱頂伸出時縱向構造柱頂伸出時縱向構造新增QQ:11G P6816G P71剪力墻之水平筋構造水平筋構造差異剪力墻端部有暗柱和無暗柱做法編制人:剪力墻之水平筋構造水平筋構造差異11G P6816G P71100%搭接100%10、搭接剪力墻之水平筋構造水平筋構造差異1、根據注,可推出剪力墻與端柱邊平齊側的水平筋不可直錨2、增加剪力墻翼墻水平截面不同時鋼筋構造節點。編制人:QQ:可以直錨剪力墻之豎向鋼筋構造豎向鋼筋構造差異(分布鋼筋)QQ:剪力墻之邊緣構件構造邊緣構件構造差異QQ:剪力墻之豎向鋼筋頂部構造豎向鋼筋頂部構造差異1.增加墻外側縱筋與屋面板上部搭接傳力構造2.明確該頂部構造可用于墻身或邊緣構件3.墻頂遇BKL增加彎錨構造編制人:16G區別如下:QQ:取消了非抗震時,厚度不大于取消了非抗震時,厚度不大于160毫米的剪力墻可以采用單排筋毫米的剪力墻可以采用單排筋的規定。的規定。增加抗震縫出墻體構造等等做法節點剪力墻11、之16G獨特之處1.增加水平施工縫附加豎向插筋構造2.明確墻拉結筋起止編制人:QQ:剪力墻之構造邊緣構造邊緣差異增加構造邊緣柱非底部加強部位是否設置外圈封閉箍筋編制人:QQ:連梁之配筋構造連梁之配筋構造差異縱向鋼筋及箍筋的構造總結:連梁LLK 縱筋支座內錨固同LL 側面構造鋼筋做法同LL 縱筋連接或搭接同KL 箍筋跨內加密同KL 支座內箍筋要求同LLQQ:連梁LLk之構造新增-(增加上返連梁、不同截面連梁等構造做法節點)編制人:QQ:地下室之外墻縱筋頂部外墻縱筋頂部差異16G:節點1明確兩側彎折長度 節點3外墻外側縱筋伸至頂部彎折15D;頂板面筋與墻外側縱筋有一Lle編制人:剪力墻之洞口補強洞12、口補強差異大于300小于800墻體洞口補強作法改變,不再按正六邊形附加筋。QQ:布筋間距-距主筋 s布筋間距距主筋 s框架梁之支座寬度支座寬度讀取(柱變截)框架梁之中間支座縱筋構造中間支座縱筋構造(梁變截面)QQ:非框架梁之配筋構造配筋構造差異16G:P87、88、89 端支座彎錨時構造(135度、5D直段)配置受扭側面縱筋時縱筋構造(能直錨則直錨,反之彎錨,且彎折15D)取消原11GP82注2要求,端支座與墻平面內連接時,端部箍筋加密要求。編制人:QQ:非框架梁之中間支座縱筋構造中間支座縱筋構造差異16G:取消L跨變截面縱筋拉通構造編制人:QQ:增加了井字梁井字梁JZlg 構造做法。懸挑梁之懸挑端配筋構造懸挑端配筋構造差異16G:新增上部兩排時第二排不下彎時構造要求(L=0.5labe編制人:QQ: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