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公司熱電聯產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方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70832
2024-01-03
18頁
1.16MB
1、XX集團XX印染有限公司熱電聯產項目第二階段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方案1 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鹽城市染整工業集中區(簡稱集中區,下同)位于XX縣城東北部,是經鹽城市政府批建的市級工業集中區,2005年11月,江蘇省環保廳蘇環管2005294號文對集中區環境影響報告書作了批復,同意集中區主要接納XX縣城和自然保護區內搬遷的化工、紡織印染企業,鼓勵和優先發展低污染、技術含量高、節能、省資源的高技術精細化工及輕紡項目。為解決區域蒸汽供應問題,XX集團XX印染有限公司在園區內建設熱電聯產項目,新建1臺35t/h+2臺75t/h鍋爐;1臺B6MW+1臺CB12MW發電機組。項目于2010年2月由江蘇省環2、境科學研究院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江蘇省環境保護廳于2010年4月以蘇環審201085號予以批復。項目在具體建設過程中發現部分項目內容與項目可研階段和初步設計階段相比發生了變化。變更之處涉及1、脫硫方式變更,將原有“循環硫化床爐內噴石灰石脫硫方式”變更為利用“XX集團XX印染有限公司梭織、針織印染項目”產生的高濃度含堿廢水進行三級串聯式濕法脫硫工藝,采用爐內加鈣為備用脫硫工藝;2、由于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的實施,建設單位又建設了一套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煙氣脫硝裝置,對煙氣中的氮氧化物進行脫除;3、鍋爐酸堿廢水、生活污水和新增的脫硫廢水一起接入公司梭織、3、針織印染項目污水預處理系統進行預處理,達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287-2012)表2中間接排放標準后,接入公司污水處理廠(園區集中處理二期工程)集中處理。為此,公司委托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于2014年2月進行了環境影響報告修編工作。2014年3月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對修編報告書予以批復(蘇環便管201425號)。項目于2010年3月開工建設,2011年4月完成第一階段1臺35 t/h、1臺75 t/h循環流化床鍋爐和1臺6MW次高壓次高溫背壓式汽輪機發電機組建設,并于2014年3月經省環保廳批準投入試生產。2016年1月14日通過江蘇省環保廳驗收。第二階段1臺75 t/h循環流化床鍋4、爐和1臺12MW抽背式汽輪發電機組于2011年10月開工建設,2016年10月建成,10月28日投入試運行。XX集團XX印染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向江蘇省環保廳提出第二階段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申請。受江蘇省環保廳委托(蘇環便管2016143號),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會同專家于2016年12月14日對XX集團XX印染有限公司熱電聯產項目進行現場踏勘,目前項目第二階段生產能力已達到設計規模75%以上,主體工程及環保治理設施運行正常,已具備“三同時”驗收監測條件。本次驗收監測為項目二階段驗收監測。項目建設基本情況見表11。表1-1 項目建設情況表序號項目執行情況1立項江蘇省發改委2009年10月取得5、項目路條,江蘇省發改委2013年7月核準同意立項2環評2010年2月由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2014年2月由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完成環評修編報告。3環評批復江蘇省環境保護廳2010年4月以蘇環審201085號文對報告書予以批復,2014年3月以蘇環便管201425號對修編報告予以批復。4項目建設規模新建1臺35 t/h、2臺75 t/h循環流化床鍋爐和1臺6MW次高壓次高溫背壓式汽輪機發電機組、1臺12MW抽背壓式汽輪機發電機組。5項目建設時間2010年3月開工建設一階段工程,2011年10開工建設二階段工程,一階段主體工程竣工時間為2011年4月,二階段主體工程竣工時間6、為2016年10月。6現場踏勘工程實際建設情況按環評及修編環評要求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和各類環保治理設施同步建成并投入運行,生產能力達到設計規模75%以上。2 建設項目工程概況2.1 一階段已驗收工程概述本項目位于鹽城市生態染整工業集中區內,具體地理位置見圖2-1,廠區平面布置見圖2-2。項目占地48947平方米,項目投資總概算:17780.3萬元人民幣,其中環保投資約為2888萬人民幣,約占項目總投資的16.2%。項目建設內容見表2-1。圖2-1 建設項目地理位置圖圖2-2 公司平面布置圖表2-1 項目建設已驗收內容一覽表工程類別環評及修編環評設計一階段已驗收內容建設規模1臺35 t/h、2臺7、75 t/h循環流化床鍋爐和1臺6MW、1臺CB12MW次高壓次高溫背壓式汽輪機發電機組。第一階段建設1臺35 t/h、1臺75 t/h循環流化床鍋爐和1臺6MW次高壓次高溫背壓式汽輪機發電機組。主體工程鍋爐:135t/h +275t/h次高溫次高壓、循環流化床 鍋爐汽輪機:B6+CB12MW次高壓次高溫背壓式發電機:1# B6-4.9/0.49,2#CB12-4.9/0.98/0.49型發電機年運行5500小時 第一階段建設1臺35 t/h、1臺75 t/h循環流化床鍋爐和1臺6MW次高壓次高溫背壓式汽輪機發電機組。輔助工程化水處理系統:采用陽床、陰床、泥床處理工藝按環評建設干煤棚:跨度338、m,長13*6m柱距,儲煤約9000t,可堆放15天的燃煤量,不設露天煤場按環評建設油罐區:鍋爐點火和助燃用油采用0#輕柴油,點火油庫設置20m3儲油罐和相應的點火油泵房。油泵房內設3臺吸油泵,2臺供油泵,1個1m3的日用油泵按環評建設灰庫、渣倉、渣場:臨時應急廢渣場依托XX港電廠灰場,使用形式為租借,廠內設臨時渣場供渣臨時堆放,設容積為800m3的混凝土干灰庫,有效容量500t,可滿足3臺爐約4天的排灰量。設容量200t的鋼制渣倉,可貯3臺鍋爐約2天的排渣量按環評建設公用工程供水系統:年取水量約110萬噸,熱電廠的工業用水來自沙印XX印染公司自備水廠。按環評建設排水系統:雨污分流,雨水用管道9、收集后排至染整工業集中區內市政雨水管網,設一個雨水排口和一個污水接管口按環評建設供電:設35KV升壓站,設置2臺主變,總容量為12MVA,本工程生產的電力經35KV線路送入臨海變電所按環評建設綠化:21%按環評建設環保工程廢水:經預處理后排入印染公司污水處理系統按環評建設SO2:三級串聯式濕法脫硫工藝,脫硫效率可達85%以上第一階段建設兩套脫硫塔煙塵:布袋除塵器3個,除塵效率大于99.5%第一階段建設兩套布袋除塵器NOX:源頭控制氮氧化物+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煙氣脫硝相結合工藝進行脫硝,脫硝效率可達60%按環評建設煙囪:一根100m高煙囪粉塵:碎煤機、轉運站、鍋爐進料口設布袋除塵器3臺10、,最終經1個15米高排氣筒排放碎煤機、轉運站粉塵經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個15米高排氣筒排放,鍋爐進料口為全封閉料倉,未設除塵器。2.2 二階段工程建設內容二階段工程建設地點為一階段生產廠房內。二階段建設內容見表22。表2-2 項目建設已驗收內容一覽表工程類別環評及修編環評設計一階段已驗收內容二階段實際建設內容主體工程鍋爐:135t/h +275t/h次高溫次高壓、循環流化床 鍋爐汽輪機:B6+CB12MW次高壓次高溫背壓式發電機:1# B6-4.9/0.49,2#CB12-4.9/0.98/0.49型發電機年運行5500小時 1臺35 t/h、1臺75 t/h循環流化床鍋爐和1臺6MW背壓式11、汽輪機發電機組。1臺75 t/h循環流化床鍋爐和1臺12MW抽背式汽輪機發電機組。輔助工程化水處理系統:采用陽床、陰床、泥床處理工藝按環評建設一階段已驗收干煤棚:跨度33m,長13*6m柱距,儲煤約9000t,可堆放15天的燃煤量,不設露天煤場按環評建設一階段已驗收油罐區:鍋爐點火和助燃用油采用0#輕柴油,點火油庫設置20m3儲油罐和相應的點火油泵房。油泵房內設3臺吸油泵,2臺供油泵,1個1m3的日用油泵按環評建設一階段已驗收灰庫、渣倉、渣場:臨時應急廢渣場依托XX港電廠灰場,使用形式為租借,廠內設臨時渣場供渣臨時堆放,設容積為800m3的混凝土干灰庫,有效容量500t,可滿足3臺爐約4天的排12、灰量。設容量200t的鋼制渣倉,可貯3臺鍋爐約2天的排渣量按環評建設一階段已驗收公用工程供水系統:年取水量約110萬噸,熱電廠的工業用水來自沙印XX印染公司自備水廠。按環評建設一階段已驗收排水系統:雨污分流,雨水用管道收集后排至染整工業集中區內市政雨水管網,設一個雨水排口和一個污水接管口按環評建設一階段已驗收供電:設35KV升壓站,設置2臺主變,總容量為12MVA,本工程生產的電力經35KV線路送入臨海變電所按環評建設一階段已驗收綠化:21%按環評建設一階段已驗收環保工程廢水:經預處理后排入印染公司污水處理系統按環評建設一階段已驗收SO2:三級串聯式濕法脫硫工藝,脫硫效率可達85%以上第一階段13、建設兩套脫硫塔建1套脫硫塔煙塵:布袋除塵器3個,除塵效率大于99.5%第一階段建設兩套布袋除塵器建1套布袋除塵器NOX:源頭控制氮氧化物+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煙氣脫硝相結合工藝進行脫硝,脫硝效率可達60%按環評建設按環評建設煙囪:一根100m高煙囪一階段已驗收粉塵:碎煤機、轉運站、鍋爐進料口設布袋除塵器3臺,最終經1個15米高排氣筒排放碎煤機、轉運站粉塵經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個15米高排氣筒排放,鍋爐進料口為全封閉料倉,未設除塵器。碎煤機、轉運站粉塵經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個15米高排氣筒排放,一階段已建成。3#鍋爐鍋爐進料口為全封閉料倉,未設除塵器。灰、渣庫頂產生的粉塵經設備自帶布14、袋除塵器處理后高空排放。2.3 生產工藝流程項目主要生產工藝流程見圖2-3。流化床鍋爐布袋除塵器廢水泵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濕式脫硫升溫裝置引風機倉 泵堿液池煙 囪內循環水泵外循環池內循環池廢水泵煙氣干灰灰水水XX集團XX印染有限公司梭織、針織印染項目污水預處理系統過濾后堿性廢水20%氨水圖2-3 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圖3 主要污染及治理3.1 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廢水污染物及治理措施本項目產生的污水有鍋爐酸堿廢水、生活污水以及脫硫廢水等,鍋爐酸堿廢水、生活污水和脫硫廢水一起接入公司梭織、針織印染項目污水預處理系統進行預處理,達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287-2012)表2中間接排放標準后15、,接入公司污水處理廠(園區集中處理二期工程)集中處理。該項目廢水排放及處理措施情況見表3-1,廢水排放走向見圖3-1。表3-1 廢水排放及防治措施序號生產設施/排放源污染物處理設施環評/修編環評的要求實際建設1脫硫廢水COD、SS、氨氮、總磷、硫酸鹽、鈉鹽接回XX集團XX印染有限公司梭織、紗織印染項目預處理系統進行預處理,達標后接入XX集團XX印染有限公司印染廢水集中處理廠(染整區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同環評2生活污水COD、SS、氨氮、總磷3酸堿廢水COD、SS、鈉鹽脫硫廢水酸堿廢水生活污水沙印集團熱電聯產項目廢水接管口XX印染有限公司印染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圖3-1 廢水排放走向3.1.2廢氣排放16、及防治措施項目產生的廢氣主要為鍋爐煙氣和無組織排放廢氣,鍋爐煙氣的主要污染物為SO2、NOx、煙塵,無組織排放廢氣主要是氨水儲罐區逃逸的氨、干煤棚產生的粉塵。項目通過向循環流化床鍋爐內噴氨的方法進行脫硝,鍋爐煙氣通過高效布袋除塵器進行除塵后,利用公司印染項目高濃度含堿廢水進行煙氣三級串聯式濕法脫硫,脫硫后煙氣通過一根100米高煙囪排放;另外,項目所用碎煤機及轉運站粉塵經收集由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1個15米高排氣筒排放,灰、渣庫頂產生的粉塵通過各設備自帶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高空排放。廢氣排放及治理措施見表3-2,廢氣排放走向見圖3-2。表3-2 廢氣排放及處理措施序號生產設施/排放源污染物處理設施環17、評/初步設計的要求實際建設1鍋爐煙氣煙塵、SO2、NOx、汞及其化合物利用公司印染項目高濃度含堿廢水進行煙氣三級串聯式濕法脫硫并采用爐內加鈣作為備用脫硫工藝;采用SNCR脫硝工藝確保NOx達標排放;煙氣通過高效布袋除塵器后通過1根100米高煙囪排放。同環評2碎煤機、轉運站粉塵布袋除塵器處理后經15米高排氣筒排放同環評3灰、渣庫頂粉塵/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高空排放4氨水儲罐氨無組織排放同環評100米高空排放煙囪碎煤機、轉運站除塵器碎煤粉塵15m排氣筒高效布袋除塵器135t/h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系統120%氨水堿性廢水高效布袋除塵器275t/h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系統220%氨水堿性廢水高效布袋除塵器318、75t/h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系統320%氨水堿性廢水渣庫設備自帶除塵器渣庫粉塵排氣筒灰庫設備自帶除塵器灰庫粉塵排氣筒圖3-2廢氣排放走向3.1.3噪聲及其防治措施該項目主要噪聲源是循環水泵、風機、汽輪發電機、碎煤機等運轉設備,還有事故情況及非正常工況下鍋爐對空排汽以及管道閥門漏汽造成的噪聲。主要噪聲源及防治措施見表3-3。表3-3 主要噪聲源和治理情況表 序號設備名稱數量(臺)治理措施1汽輪機2隔聲罩2發電機2室內+隔聲罩3引風機1消聲器4送風機1消聲器5輔機冷卻塔26碎煤機1室內+隔聲罩7循環水泵2室內+隔聲罩8主變壓器2低噪聲變壓器9空壓機3室內+隔聲罩10鍋爐排汽*消聲器*:為短時間過壓19、排汽3.1.4固體廢棄物及其處置本項目固體廢物的產生和處置情況見表3-4。表3-4 固體廢棄物的產生和處置名稱性狀環評處理處置方式灰固體綜合利用渣固體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固體/3.2 環境保護敏感點本項目環評提出的環境敏感保護目標見表35。表3-5 主要環境敏感點和保護目標環境類別環境敏感區域和保護目標距離相對方位區域功能規模大氣臨海鎮4000mSW行政、居住約12000人星辰居委會2800mSE行政、居住-星辰五組500mE居住約10戶二垛居委會2000mE行政、居住-星辰六組600mNE居住約10戶淮海農場5000mN居住約10000人六垛居委會5000mNE行政、居住-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20、自然保護區2800mE自然保護區-水體奤套閘外近海海域1500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周圍GB3097-1997海水水質標準中第四類-排污口南側頭港養殖場8500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南GB11607-87漁業水質標準-噪聲-本項目衛生防護距離為氨儲罐邊界外50m。4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報告編制要求本次驗收監測為項目二階段驗收監測,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火力發電廠(HJ/T255-2006)要求開展驗收監測并編制驗收監測技術報告。驗收監測報告應包含以下內容:4.1總論4.1.1 項目由來項目立項、環評、初設、建設及審批過程簡述,驗收技術工作承擔單位、現場勘查時間等的敘述。4.1.2 驗收監21、測的目的通過對建設項目外排污染物達標情況、污染治理效果的監測以及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水平及公眾意見的調查,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及驗收后的日常監督管理提供技術依據。4.1.3 監測工作范圍及內容按照報告資料、批復文件資料核查項目建設內容、建設規模,尤其要注意項目需要落實的環保工程或措施,以此確定驗收監測工作范圍及內容。4.2 建設項目工程概況4.2.1工程概況及以往驗收情況描述項目建設性質;工程建設地點、占地面積、投資情況;生產主、輔工程,設備;環保工程、設備等建設情況,包含分階段建設及驗收情況。4.2.2 地理位置及平面布設以圖件表示。地理位置重點突出項目所處地理區域內有無自然保護區。平面布22、設重點標明噪聲源、廢氣無組織排放源所處位置,廠界周圍噪聲敏感點與廠界、排放源的相對位置及距離。4.2.3 設計燃料和校核燃料情況列表表示。4.2.4 水量平衡以水量平衡圖表示。4.2.5 生產工藝以生產工藝流程圖表示。4.3 主要污染及治理4.3.1 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按照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噪聲四個方面詳細分析各污染源產生、治理、排放、主要污染因子、排放量等。附污染來源分析及治理情況一覽表。4.3.2“三同時”落實情況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以及環保設施建成、投資分析及運行狀況,并列表對比分析環境影響報告書、初步設計提出的要求及實際建成情況。4.3.3 環境保護敏感區分析依據環評及實地勘查情況分23、析項目受納水體、大氣敏感點、噪聲敏感點及固體廢物處置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保護目標。4.4 環評、初設回顧及其批復要求摘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主要結論及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的要求,或環保行政部門對本項目的環保要求等主要內容,對照實際建設情況,對建設項目的變動情況及其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核實,并在驗收監測報告中設專節予以描述,說明建設單位提供的變動及其環境影響是否屬實。關注是否存在重大變動,并關注粉塵、氨對大氣敏感目標的影響。建設項目變動環境影響分析應作為驗收監測(調查)報告的附件之一。4.5 驗收監測評價標準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文件的要求列出有效的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環境質量標準的名稱24、標準號、標準的等級和限值、工程初步設計(環保篇)的設計指標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總量控制指標,作為驗收評價標準。4.6 驗收監測結果及分析4.6.1 監測期間工況調查及分析給出反應工程或設備運行負荷的數據或參數,以文字配合表格敘述現場監測期間企業生產情況、實際產量、設計產量、負荷率。驗收監測數據在工況穩定、生產負荷達到設計的75以上(含75%)、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正常的情況下有效。監測期間監控各生產環節的生產負荷,實際生產負荷以蒸發量衡量。若生產負荷小于75,通知監測人員停止監測。4.6.2 污染物排放監測廢氣有組織、廢水排放、廠界噪聲監測嚴格按各污染因子監測的操作要求進行采樣和分析;廢25、氣無組織排放監測,同時記錄風向、風速、氣溫、氣壓等氣象參數。本項目驗收監測污染因子見表4-1。表4-1 本項目驗收監測污染因子污染源類型監測污染因子頻次廢氣有組織排放3#鍋爐布袋除塵系統進、出口,脫硫裝置進出口、脫氮藥劑投放前后系統出口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同時測煙氣流速、煙氣溫度、煙氣濕度、煙道靜壓等不少于2天,每天3次碎煤、轉運站進、出口顆粒物灰庫出口顆粒物渣庫出口顆粒物無組織排放廠界顆粒物、氨1個參照點, 3個影響點,不少于3天,每天4次廢水脫硫廢水排口總鉛、總鎘、總汞不少于2天,每天4次熱電廠預處理設施排口、印染公司污水處理廠總排口pH、COD、SS、氨氮、總磷、硫化26、物、色度、氟化物、石油類、揮發酚清下水清下水排口pH、COD、SS、氨氮、總磷、石油類煤質爐前煤全硫2天,每天1次噪聲廠界噪聲等效A聲級不少于連續2天,晝夜各2次4.6.3驗收污染物排放連續監測設施的參比評價驗收污染物排放連續監測設施的參比評價方法及指標參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火力發電廠(HJ/T255-2006)表5-2,煙氣連續監測系統參比評價標準參照HJ/T76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監測方法中復檢要求。4.6.4 驗收監測分析方法污染物分析方法首選國家標準分析方法,當國家標準分析方法不能滿足要求時參考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和水和廢水分析方法(第四27、版)4.6.5 監測分析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現場監測應按照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第四版)、空氣和廢氣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第四版)、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技術要求中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有關章節要求進行。4.6.5.1 水質監測分析過程中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水樣的采集、運輸、保存、實驗室分析和數據計算的全過程均按照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第四版)的要求進行。即做到:采樣過程中應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樣;實驗室分析過程一般應加不少于10的平行樣;對可進行加標回收測試的28、,應在分析的同時做不少于10加標回收樣品分析,對無法進行加標回收的測試樣品,做質控樣品分析。4.6.5.2 氣體監測分析過程中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1)分析方法和儀器的選用原則a.盡量避免被測排放物中共存污染物因子對儀器分析的交叉干擾;b.被測排放物的濃度應在儀器測試量程的有效范圍即儀器量程的3070%之間。(2) 煙塵采樣器在進入現場前應對采樣器流量計、流速計等進行校核。煙氣監測(分析)儀器在測試前按監測因子分別用標準氣體和流量計對其進行校核(標定),在測試時應保證其采樣流量的準確。(3) 煙塵采樣部位的選擇應符合GB/T 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當條件不能29、滿足時,選在較長直段煙道上,與彎頭或變截面處的距離不得小于煙道當量直徑的1.5 倍。對矩形煙道,其當量直徑D=2AB/(A+B),式中A、B 為邊長。不滿足上述要求時,則監測孔前直管段長度必須大于監測孔后的直管段長度,在煙道彎頭和變截面處加裝倒流板,并適當增加采樣點數和采樣頻次。(4)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采樣部位的選擇應符合GB/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選在脫硫、脫硝裝置或系統進入煙囪的煙道上,或煙囪的合適位置,在采樣中僅可能避免監測時的相互干擾。4.6.5.3 噪聲監測分析過程中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監測時使用經計量部門檢定、并在有效使用期內的聲級計;聲級計30、在測試前后用標準發生源進行校準,測量前后儀器的靈敏度相差不大于0.5dB,若大于0.5dB 則測試數據無效。4.6.6 廢水、廢氣(含有組織、無組織)排放、廠界噪聲、環保設施效率監測結果分別從以下幾方面對廢水、廢氣、廠界噪聲、環保設施效率和煙氣連續監測系統參比監測結果進行敘述:a.驗收監測方案確定的驗收監測項目、頻次、監測斷面或監測點位、監測采樣、分析方法;b.監測結果以監測結果表表示;c.采用相應的國家和地方的標準值、設施的設計值和總量控制指標,進行分析評價;d.出現超標或不符合設計指標要求的原因分析;e.附必要的監測結果表;4.6.7 國家規定的總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情況根據各排污口的流量和31、監測濃度,計算并列表統計總量控制和總量核算指標(COD、石油類、氨氮、總磷、工業粉塵、煙塵、SO2、NOX、汞及其化合物、固體廢物)年產生量和年排放量。結合第一階段驗收監測結果,列表統計項目整體總量控制和總量核算指標(COD、石油類、氨氮、總磷、工業粉塵、煙塵、SO2、NOX、汞及其化合物、固體廢物)年產生量和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實測值與環評值比較(按年工作時計)。附污染物排放總量核算結果表。4.7 公眾意見調查要求4.7.1 公眾意見調查內容主要針對施工、運行期出現的環境問題以及環境污染治理情況與效果,污染擾民情況征詢當地居民意見、建議。4.7.2 公眾意見調查方法問卷填寫、訪談、座32、談。問卷調查數量不得少于100份。4.7.3 公眾意見調查范圍及對象環境保護敏感區域范圍內各年齡段、各層次人群,環評期間參與調查人員比例應盡可能達到50%以上。4.8 環境管理檢查要求重點調查和檢查環評結論與建議中提到的各項環保設施建成和措施落實情況,尤其應逐項檢查和歸納敘述行政主管部門環評批復中提到的建設項目在工程設計、建設中應重點注意的問題的落實情況。具體包括以下內容:4.8.1 從項目立項到試生產各階段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4.8.2 環境保護審批手續及環境保護檔案資料;4.8.3 環保組織機構及規章管理制度;4.8.4 環境保護設施建成及運行紀錄;4.8.5 33、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及實施效果;4.8.6 環境監測計劃的實施;4.8.7 固體廢物臨時或永久堆場檢查及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情況檢查;4.8.8 排污口規范化、污染源在線監測儀的安裝,運行情況檢查;4.8.9建設期間和試生產期間是否發生擾民和污染事故,污染事故防范措施及應急預案檢查;4.8.10環評批復及衛生防護距離的落實。4.9 結論和建議4.9.1結論依據監測結果、公眾調查結果、環境管理檢查結果,綜合分析,簡明扼要地給出廢水、廢氣排放、廠界噪聲、煙氣連續監測系統達標情況;公眾意見及環境管理水平。4.9.2 建議可針對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a.環保治理設施處理效率或污染物的排放未達到34、原設計指標和要求;b.污染物的排放未達到國家或地方標準要求;c. 環保治理設施、監測設備及排污口未按規范安裝和建成;d.環境保護敏感區的環境質量未達到國家或地方標準或環評預測值;e.國家規定實施總量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超過有關環境管理部門規定或核定的總量等;f.未按要求建成危險廢物填埋場。4.10 附件a.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竣工驗收登記表;b.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批復意見;c.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執行標準的批復意見;d. 固體廢物處置合同或協議及承擔危險廢物處置單位的相關資質證明。5 工作進度 接受委托之日起2個月。6 成果提交建設項目驗收監測技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