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疏港公路路基工程濕噴樁測量放樣、噴漿、復攪施工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1877
2024-03-19
11頁
76.63KB
1、一級疏港公路路基工程濕噴樁測量放樣、噴漿、復攪施工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1 編制及參考依據1.1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F50-20111.2 公路施工手冊基本作業等編 1992年。1.3 橋梁施工工程師手冊等編 1995年。1.4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實施手冊田克平等編JTG/TF50-2011。1.5 路橋施工計算手冊等編 2001年。1.6 公路施工材料手冊等編 2001年。1.7 公路施工手冊橋涵交通部xx公路工程總公司主編。1.8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2012、1版)GB5020420021.9 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 6389。1.10 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1.11 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 501642011。1.12 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 50107-2010。1.13 橋梁施工百問劉吉士等編 2003年。1.14 xx沿海大通道(xx一級疏港公路)xx段工程勘察設計第xx1合同段施工圖設計1.15 xx沿海大通道(xx一級疏港公路)xx段工程勘察設計第xx5合同段施工圖設計1.16 xx沿海大通道(xx一級疏港公路)xx段工程勘察設計第xx6合同段施工圖設計2 作業范圍、工程概況2.1 作業范圍:本作業指3、導書僅適用于xx沿海大通道xx項目部xx1、xx5、xx6工區路基工程濕噴樁。2.2 工程概況:2.2.1 地理位置:xx沿海大通道xx段(以下簡稱本項目)位于xx省xx市xx縣境內,是xx省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路線起自xx市與xx縣的交界xx南透村,接xx。第xx8(以下簡稱本合同段),標段路線起點位于xx跨海特大橋xx側引橋終點,終點位于xx與xx經濟開發區東側邊界線,標段起訖樁號:xx,本合同段全長10.8405km。2.2.2 地形地貌:本項目位于xx省東南部,處于xx山脈東南側的丘陵地帶及河谷相的沖海積小平原,區內主干山脈總體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沿著東海岸線展布。地形依次分布4、有山巒、丘陵、河谷盆地、xx小平原、灘涂、島礁等,沿線以堆積地貌和侵蝕剝蝕地貌為主,主要分布有xx平原、丘陵臺地及山間凹地。其中,本標段地形為xx平原。本項目路線區域可分為3個地貌區(xx平原地貌區,山間凹地地貌區,丘陵、臺地地貌區)。本標段路線經過的地區為xx平原地貌區(區),微地貌單元主要由海積階地、海積平原、海灘、灘涂、砂紋地、砂垅等組成,該地貌單元地層巖性主要由海積相、海陸交互相、湖積相及風積相地層組成。2.2.3 地質:線路區域位于華南地層區xxxx地層小區。路線區域上地層出露不全,下石炭統下三疊統僅在場地西北遠處零星出露;而中生代地層最為發育,特別是火山巖系,厚度巨大,遍布全區。另5、在路線范圍內出路上三疊統侏羅系變質巖系及上第三系佛曇群。第四系松散沉積層廣泛覆蓋于基巖之上,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河谷盆地及其周圍山麓坡地帶,沿海及河流地帶較為發育,最高處達114.5m。2.2.4 水文:本區河流大部分屬于山溪性河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通道,但入海處受海潮影響顯著,漲潮時潮水不僅頂托河水,影響地表徑流暢通,而且xx平原的地下含水層的水質、水量也受到一定影響2.2.5 氣象:項目所在區域(xx縣)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全年無霜。xx縣倚山面海,熱量豐富,雨量充沛,但因時空分布不均,導致旱澇突出,臺風、暴雨等氣象災害出現頻繁。本地區臺風頻繁,四季風力6、可保持在34級,全年大于8級的大風99天,年平均風速2.5m/s,最大風速為20m/s。影響xx縣的臺風每年平均4-5次,嚴重的1-2次,多出現在7-9月份(占全年77%),最早開始于5月18日(2006年01號“珍珠”臺風),最遲結束于11月9日(1974年26號臺風)。2.2.6 地震:根據國標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18306-2001)xx省區域劃一覽表,該段線路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xx基本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值為0.35s,其余路段基本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值均為0.4s,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3 工程數量xx1工區: xx1工區濕噴樁統計樁號總長7、(m)30492702033180合計70692xx5工區:xx5工區濕噴樁統計樁號總長(m)63900xx6工區:xx6工區濕噴樁統計序號樁號總長(m)123940288833688944541853062867276.57151058821596075104560114480合計183474.5 4 濕噴樁作業4.1 施工參數 鉆進速度V=1.0m/min,為保證樁體含灰均勻性,鉆進時不帶漿,在鉆進的同時,按確定的水灰比拌制水泥漿(一般為0.40.5)。水泥漿制作預拌必須大于4分鐘后才能進入噴漿池,噴漿池內必須隨時攪拌以保證水漿不離析。 噴漿攪拌提升,速度應=0.8m/min,邊噴漿邊攪拌8、提升,攪拌軸轉動提升速度應盡量用快擋。 全樁進行復攪,復攪及提升速度=0.8m/min,將剩余水泥漿噴完。 檢查漿桶中水泥漿是否噴完,如沒噴完,重復以上步驟直至水泥漿噴完。對于采用濕噴樁處理的通道、涵洞路段,施工前需將原地面整平至整平高程,整平高程應高于構筑物基礎底標高25cm,然后沿構筑物軸線方向布樁。待樁施工完畢后,需養生至設計強度的80%以上,樁身強度取芯樣的無側限抗壓強度達到1.0Mpa,才可挖至樁頂高程,然后施工構筑物基礎。4.2 施工準備4.2.1、施工技術準備1)項目總工對參加本標段的施工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交底2)施工技術人員學習圖紙,熟悉各部尺寸、質量要求及材料規格,以便組織編制9、單項工程施工方案,制定各項工程技術措施,并組織實施。對圖紙中不清楚或存在疑問的地方及時向監理工程師提出并澄清,并做好原材料抽檢工作,做到精密組織、精心施工3)編制與審定施工預算: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預算,用以指導施工,控制成本。4.3機械設備要求4.3.1、機械設備必須完好,并盡量采用濕噴樁改裝機型,其鉆頭最下面兩個葉片間距應不小于5cm,葉片角度不大于20。 、若采用其它鉆機,其鉆頭葉片數量不得少于4片,每個葉片的距離應采用不等距,其下面葉片的間距應小于上面葉片的間距,同時為了保證葉片的粉碎效果,葉片上應焊接一定數量的鋼筋。 、施工前分包單位必須向項目經理部提供每臺濕噴樁機組的主要技術性能(包10、括噴鉆機的加固深度、成樁直徑、鉆機轉速、提升速度等,濕噴樁水泥漿壓力泵的壓力和泵送能力),以確定所用的濕噴樁機型是否能滿足該施工段的施工要求。4.3.4、每臺濕噴樁機必須配備能夠自動記錄,打印處理深度,每0.10.25米水泥漿用量、復攪深度、水泥漿比重的電腦監測記錄裝置(其應能打印每根樁施工中鉆頭各次下鉆深度及提升高度的全過程記錄和水泥漿段漿量和水泥漿比重)。4.3.5、只有在該機型能夠滿足該段落濕噴樁處理要求,并配備以上監測記錄裝置后該鉆機才允許進場進行施工。 4.3.6、上述監測裝置以及電流表、壓力表必須經有資質部門重新計量、標定以保證儀器、儀表的準確。標定后的合格證書原件經審查后,其復印11、件貼在已標定的儀器或儀表上。4.3.7、管道質量應滿足管內壓力要求,管道接頭不得多于2個,且管長不大于60米。4.3.8、施工水泥漿存放池必須采用金屬制容器,其容積必須大于該段落最長樁用漿量。4.4 現場工藝性試樁:4.4.1、在施工前各項準備工作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可進行工藝性試樁,試樁數量不少于5根。4.4.2、在進行正式工藝性試樁前,各施工鉆機可在護坡道位置或樁位以外先進行試打,保證在正式進行工藝性試樁時機械設備能夠正常運轉。4.4.3、每臺噴鉆機在正式施工前必須根據所承擔的施工段落、不同土層進行工藝性試樁。4.4.4、試樁的目的是確定有關技術參數,包括:鉆進速度、提升速度、水泥用量(總量和12、單位用量)、噴漿次數、濕噴樁的水灰比、復攪速度、復攪次數、走漿時間(灰漿自泵出至到達漿噴口的時間)、來漿時間(漿液自噴漿口噴出時間)、停漿時間、總噴漿時間(停漿時間與來漿時間的時間差)等。4.4.5、試樁時必須有項目部相關負責人、分包單位負責人、監理組專業工程師在場,對試樁參數進行確認,試樁必須填寫試樁報告。4.4.6、工藝性試樁57天后有選擇地進行全程取芯(其費用應有項目部根據各施工隊所承擔的工程數量具體分攤),取芯時必須有監理組等有關人員在場,以確定合適的施工工藝。4.4.7、工藝性試樁結束后,應按“首件工程認可制”的要求,上報資料至項目部和監理組,進行首件認可,首件認可后才允許全面開工。13、4.5 濕噴樁施工方案4.5.1、統計全線濕噴樁根數,根據施工圖紙進行施工樁位繪制,對每一根樁進行排序及編號;4.5.2、進行濕噴樁施工的場地,事先應整平,整平高程見設計圖表,必須清除地面以下的一切障礙物(包括石塊、樹根和垃圾等),準確地進行樁位放養,場地低洼或水塘地段應先排水清淤后再回填站性土(不得回填雜填土)至整平高程;4.5.3、施工放樣:4.5.3.1、濕噴樁施工前必須按設計要求繪制每個施工段落的樁位平面圖,并報監理組審核。4.5.3.2、施工前每個段落應在放完全部樁位后報請項目部、監理組復測,并用小木樁或竹片樁定位,做好醒目標記,便于施工中尋找。嚴禁邊施工邊放樣,確保施工放樣正確。 14、4.5.3.3、橋頭鉆孔樁位置應留出,一般距鉆孔樁外邊緣1.0米,該范圍內不允許進行濕噴樁施工。鉆孔樁位由橋梁施工單位負責放樣,項目經理部測量工程師復核并簽認合格后才可以進行濕噴樁的施工。4.6 濕噴樁施工工藝:4.6.1、平整場地,整套設備依實際地形安裝就位。并按項目部和監理組批準的樁位平面圖準確放出樁位 。4.6.2、噴鉆機自動縱橫向移位,調整鉆機鉆桿垂直度,使鉆機鉆桿垂直度小于1%,鉆頭對準孔位。4.6.3、啟動攪拌鉆機,同時打開發送器前面的控制閥,鉆頭正向旋轉,實施鉆進作業。濕噴樁鉆進時宜直接噴漿,并盡量一次噴足漿量。下沉鉆頭鉆進時,應控制鉆進速度,須根據土質軟硬,選擇檔位,時刻注意電15、流的變化及時換檔。4.6.4、鉆至設計標高后停鉆,關閉發送器前面的控制閥。4.6.5、啟動攪拌鉆機,反向旋轉提升鉆頭,若下鉆時噴漿不足應同時打開發送器前面的控制閥,按需要量向被攪動的疏松土體噴射水泥漿即二次噴漿,邊提升邊噴射邊攪拌,盡可能攪拌均勻,使軟土與水泥漿充分混合,噴射量與提升速度應匹配。提升時不能使用快檔,宜選擇中、慢檔提升,保證攪拌均勻。要求每提升20mm,攪拌軸轉動不少于1圈。4.6.6、當鉆頭提升至離地面30cm左右時,發送器停止向孔內水噴射泥漿,鉆頭提升至地面頂。 4.6.7、重復啟動攪拌鉆機,鉆頭正向旋轉,鉆至設計標高后停鉆,再次反向旋轉提升鉆頭,邊提升邊攪拌至原地面,進行復16、攪。復攪次數不得少于2次(復攪一次是指噴漿結束后,鉆頭從樁頂下鉆攪拌至樁底后提升攪拌至樁頂這一過程)。4.6.8、移至新孔位重復以上的過程。 4.6.9、濕噴樁施工應采用下鉆噴漿,若碰到硬土層,鉆進噴漿較困難時,可關閉送漿閥,在下鉆穿透該硬土層后,仍改為下鉆噴漿,到設計標高,鉆機提升時對該硬土層進行提升噴漿,噴漿時上下應與已噴漿段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50cm。 4.6.10、濕噴樁施工時,在確保濕噴樁攪拌均勻,成樁良好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一次復攪。4.6.11、濕噴樁施工時,必須嚴格控制下鉆、提升速度,xx次下鉆提升時下鉆速度不得大于0.8m/min,復攪時下鉆速度不得大于1.5m/min,提升速17、度不得大于0.8m/min。濕噴樁施工時每延米的施工時間不得小于4.5分鐘。4.6.12、在濕噴樁施工時,各施工機組應根據土層土質情況在動力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刀片,以增加土顆粒粉碎效果及攪拌次數,確保濕噴樁施工質量。4.7 施工注意事項 4.7.1、水泥漿液應嚴格按預定的配比拌制。準備好的漿液不得離析,不得停置過長,超過2小時的漿液應降低標號使用;漿液倒入集料時應加過濾,以免漿內結塊,損壞泵體。4.7.2、泵送漿液前,管路應保持濕潤,以利輸漿,應有專人記錄水泥用量,并記錄泵送漿開始、結束時間。4.7.3、供漿必須連續,拌和必須均勻。一旦因故停漿,為防止斷樁和缺漿,應使漿攪拌機下沉至停漿面以18、下1.0m,待恢復供漿后,再噴漿提升。因故停機超過3小時,為防止漿液硬結堵管,應先拆卸輸漿管路,清洗后備用。4.7.4、水泥應確保質量,嚴禁使用過期、受潮、結塊、變性的劣質水泥。4.7.5、嚴格控制噴漿高程、水泥漿噴入量,確保濕噴樁長度。4.7.6、濕體攪拌樁施工時,為確保濕體攪拌樁的成樁質量,樁機下沉鉆進速度控制在小于等于1.0米/分鐘,到達設計深度提升噴灰,提升噴灰速度控制在小于等于0.8米/分鐘。4.7.7、濕噴樁的打設范圍應嚴格按圖紙執行,特別是橋頭錐坡及邊坡護坡道范圍內的濕噴樁,以確保路基穩定。4.7.8、注意施工場地的整潔,嚴格散灰大面積污染場地。鋪筑透水性墊層前應清除停灰點至原地19、面灰土層,清掃施工場地雜物。4.8 施工過程中允許的偏差值 4.8.1.水泥用量的誤差不得大于1%;4.8.2.為保證攪拌樁的垂直度,應注意起吊設備的平整度和導向架對地面的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4.8.3.樁位偏差不得大于5cm;4.8.4.攪拌機下沉或提升的時間應有專人記錄,時間偏差不得大于5秒。4.9 樁體檢查成樁7天后,進行開挖檢查,觀測樁體成型情況及攪拌均勻程度,成樁28天后,進行鉆孔取芯,檢測樁身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抽樣樁數的頻率和檢測標準,按省高指有關檢測文函規定執行。樁身無側限抗壓強度(90天齡期)控制標準不低于1.2Mpa。4.10 施工進度保證措施4.10.1、認真20、做好實施性施工計劃,使每個負責該項工程的管理、施工人員明確工期、質量、安全生產目標,了解完成該項工程所需的施工、管理人員的數量,所需機械設備的數量,所需材料的數量,以保證工程按計劃,保質保量的完成。4.10.2、真做好現場施工的前期準備工作,認真調查實際情況,積極與高指及地方有關部門保持聯系,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4.10.3、充分考慮天氣情況、地方材料供應能力等不利工程施工的因素,超前考慮備足材料;水泥必須用塑料布苫蓋,堆料場、灰缸四周挖溝以利于排水。4.10.4、分考慮可能影響施工質量的外在因素,做好一切應急措施。4.11 技術質量保證措施4.11.1、認真學習施工圖及說明,嚴格按照技術21、規范要求組織施工,結合工程特點和創優計劃,制定各種技術質量標準,牢固樹立質量xx、爭取全優的思想。4.11.2、發揮專業技術管理人員的作用,起到事先預防事后把關的作用。實行層層交底制度,落實質量管理計劃,認真填寫施工原始記錄和各項檢驗報表。4.11.3、工程材料必須進行檢驗,符合要求或得到允許的方可使用,實行“四檢三把關”制度,驗規格、驗品種、驗質量、驗數量,供應人把關、技術質量試驗人把關、施工操作人把關。4.11.4、貫徹質量三檢制,實施交底、檢驗、驗收一條龍管理。5 質量檢查和驗收 5.1施工過程中分包單位和項目部旁站人員應隨時檢查噴漿總量和每延米水泥用量、水泥漿比重、處理樁長、復攪深度、22、復攪速度、鉆機下鉆及提升速度。5.2、濕噴樁成樁7天后分包單位必須將樁頭上部按規定要求清除露出樁型,并按有關要求和頻率對樁頭開挖檢查,檢查樁體成型情況及攪拌均勻程度、樁徑、樁距等指標。 5.3、濕噴樁成型28天后,應對濕噴樁進行全程鉆芯取樣,檢查其成型情況,并在樁頂下50100cm范圍內、樁中部及樁底上面50100cm鉆取芯樣,做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5.4、具體檢測內容、標準、頻率見下表。 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樁距(mm)100抽檢2% 2樁徑(mm)不小于設計抽檢2% 3樁長(m)不小于設計全樁長取芯0.2%和查施工記錄4豎直度(%) 1.5 查施工記錄5單樁噴灰量符23、合設計(1%)查施工記錄6樁體完整性及強度(Mpa)不小于設計每施工段取芯0.2%,且不少于2根6 安全保證措施6.1、建立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與知識水平,認真貫徹“安全xx,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結合工程施工特點和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各種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6.2、充分發揮安全管理人員的監督作用,隨時檢查現場施工安全。6.3、施工現場設專人指揮、調度各種機械設備及運行車輛,并設立明顯的標志,機械作業要保持留有安全距離,防止互相干擾和碰撞。6.4、施工時要隨時與當地電力、電訊等部門保持聯系,了解電力、電訊線路及地下管線的位置走向,設置必要的明24、顯標志,積極做好保護工作,必要時請有關人員到施工現場進行監護,確保各種管線設施及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7 文明施工措施7.1、加強對運輸車輛的管理,防止水泥撒漏,污染環境。7.2、隨時清理施工現場,安排專人對所用機耕通道、便道進行清理養護,保證施工運輸暢通無阻。7.3、在施工地點設置應有的照明、護欄、警示牌、標志牌及看守措施,以保證公眾的安全與方便。7.4、專人負責,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成品的保護工作。濕噴樁施工工藝流程 鉆機調位 漿液制備測量和放樣現場平整和碾壓室內配合比試驗機具準備材料準備到設計孔底標高停鉆并停止噴漿 二次噴漿鉆頭提升離至原地面30cm左右停止噴漿下鉆和噴漿打開發送器前面 控制閥,噴漿啟動攪拌鉆機鉆頭正向旋轉移至新孔位復攪啟動攪拌鉆機 鉆頭反向旋轉鉆頭提升至原地面頂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4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