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縣蘭沃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649
2024-03-28
20頁
14.45MB
1、冠縣蘭沃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 蘭沃鄉人民政府2024年3月前 言 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落實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聊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要求,全面提高蘭沃鄉全域空間資源配置和國土空間治理能力,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編制蘭沃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本規劃是對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蘭沃鄉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2、是指導全鄉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鄉鎮級相關專項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的依據。現將主要規劃內容進行公示,廣泛聽取公眾意見。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鄉域總面積53.57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涉及大蘭沃村、東蘭沃村。目錄|CONTENTS01 目標愿景,明確定位職能 02 全域統籌,優化空間格局 03 品質提升,補齊設施短板 04 整治修復,維育魅力國土 05 實施保障,加強規劃管控 目標愿景,3、明確定位職能總體定位規劃目標20252025年年20352035年年20502050年年p 規劃至2025年,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生態安全格局得到落實,城鎮發展格局初步建立;“冠縣鴨梨”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更加凸顯;國土空間的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p 規劃至2035年,國土空間布局更加合理,實現農業空間提質增效、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城鎮空間集約宜居,國土空間得到有效管控及科學治理,構建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新格局。p 規劃至2050年,堅守底線,全面促進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推進綠色生產和低碳生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蘭沃鄉。冠縣特色品牌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綠色宜居富有活力休閑4、旅游型鄉鎮目標愿景,明確定位職能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堅持開放協同,一體化聯動發展凸顯資源特色,推動農村產業融合強化底線約束,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協調布局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水系廊道、經濟林果、畜禽養殖和產業項目。在城鎮、村莊建設空間內部,著力引導居住空間、產業空間、服務空間、公共空間、道路空間合理布局,增加公園綠地,推動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推進區域產業合作,全面融入清水鎮、店子鎮等重點鎮為龍頭的北部生態林果區發展,加強與甘官屯鎮萬畝梨園聯動,建設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統籌兼顧城鎮發展與鄉村建設,有序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互促互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控聯治。整合北部林果5、種植生態優勢,推進現代化生態養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形成種養加工運輸(觀光)產業鏈。利用“中華梨樹之鄉”、“中華第一梨園”特色旅游資源,塑造生態農業文化旅游品牌,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電商物流等二三產業全面深度融合。全域統籌,優化空間格局落實三條控制線保障區域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底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特殊保護,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科學評估調整生態保護紅線維系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確保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實行最嚴格的管控,除規定外原則上禁止占用。從嚴核實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合理適度確定城鎮開發邊界確定城鎮未來發展的空間邊界,處理好城鎮開發邊界與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的關6、系,引導城鎮開發建設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與適度擴張并舉轉變。全域統籌,優化空間格局“一心”:蘭沃鄉政府綜合服務中心。“一核”:構建聊城古梨園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生態核心。“兩軸”:依托岳楊公路、張甘路形成“十”字型發展軸。“雙廊”:打造冠縣三干渠生態廊道和冠縣五支渠生態廊道。“三區”:良田連片高效建設區、多元化生態林果種植區、現代化城鎮協調發展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一心、一核、兩軸、雙廊、三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全域統籌,優化空間格局“三點”:發展以韓路村、蔡莊村、大曲村為核心的特色農產品基地。“兩區”: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7、構建“三點、兩區”的農業發展布局強化農產品主產區主體功能定位,建設以糧食和鴨梨種植等主要農產品為主導功能的現代農業基地。將永久基本農田和耕地劃定為種植業發展主要區域,合理布局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全域統籌,優化空間格局加強耕地保護守好糧食安全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0102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03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全域統籌,優化空間格局“一核”:冠縣古梨園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自然保護地。“兩廊”:打造冠縣三干渠、冠縣五支渠2條帶狀生態廊道。“三帶”:建設梨鄉古城旅游公路、岳楊公路、S248臨觀線3條生態景觀帶。“三片區”:園林型生態功能片區,城鎮型生態功能片區,耕地型生態功能片區。“多8、節點”:水系和道路交匯處建設綠色生態景觀節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一核、兩廊、三帶、三片區、多節點”的生態保護格局全域統籌,優化空間格局加強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統籌推進水資源節約、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提高用水效率,持續改善提升水環境質量,開源節流、多措并舉,確保水資源供需平衡01 水資源02 森林資源統籌推進水資源節約、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提高用水效率,持續改善提升水環境質量,開源節流、多措并舉,確保水資源供需平衡。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推進工業節水減排,加強城鎮節水改造,加大對非傳統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優化調整供水結構。優化水資源利用結構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加強水資源保護全面落實河長制,9、開展冠縣三干渠生態河道建設工程,實施農村生態小水系治理,加強冠縣三干渠、冠縣五支渠水域岸線空間管控。加強林地資源管控嚴格林地用途管制,持續推進林長制,強化林地資源分類分級保護與分級管控,嚴格控制占用征收林地。強化林地持續利用完善林地功能結構,優化林地資源配置,加快生態修復與造林綠化進程,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推進森林資源復合利用合理利用古梨園森林片區景觀開展生態觀光度假、休閑采摘游等活動,推動森林空間復合利用。全域統籌,優化空間格局構建“鄉駐地中心村基層村”組成的三級鎮村體系p鄉駐地:增強鄉駐地區域性服務能力,承擔服務配套及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的作用。p中心村:發揮中心村產業基礎條件較好、配套設施較齊10、全的優勢,形成村莊組團的中心,帶動周邊村莊發展。p基層村: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強化設施配套服務,改善人居環境。p 將開發邊界外村莊劃分為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拆遷撤并類、暫不分類村莊4類,實施動態調整。全域統籌,優化空間格局城鎮開發邊界范圍規劃布局堅持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推進產業集聚,改善居住環境,提升服務質效,強化重要控制線管控,有序推進城鎮更新。以居住街坊組團為基本單元,合理配置低層、多層等多種住宅形式,豐富住房差異化供給。注入產業配套和融合特色功能,塑造城鎮綜合服務節點,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市景觀等提升,優化內部路網,加強風貌引導。全域統籌,優化空間格局歷史文化保護保護韓路村11、梨樹王、賈曲村古柏樹2處古樹名木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村預保護對象為大曲村、張柳邵村。重點加強大曲村影劇院等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與合理利用。歷史文化名村與歷史建筑加強冠縣皮影戲、梨木廚具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品質提升,補齊設施短板綜合交通體系 優化全域交通路網布局,依托“三橫兩縱”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設交通和產業協調發展的外聯內通路網。在梨鄉古城旅游公路、蘭沃支渠、冠縣三干渠沿線建立綠色低碳慢行交通系統。便捷的區域交通積極推動臨清至濮陽公路(冠縣段)的建設,穩步推進G309聊城至冠縣段改線工程、S248臨觀線臨清西窯至魯豫界段改建工程、12、岳楊路及甘桑路改建工程,織密織好區域互聯互通交通網絡。暢聯的村莊道路深入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加快實施“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五大工程,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農村公路網絡,擴展通達深度。完備的交通設施加強公共交通及停車設施指引,規劃保留蘭沃鄉、梨園客運站,加強與周邊鄉鎮和蘭沃鄉的交通聯系。品質提升,補齊設施短板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鄉駐地-鄉村”兩級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鄉駐地鄉村依托鄉政府駐地,形成城鎮社區生活圈的服務核心。配置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健康管理、為老服務、終身教育、文化活動、體育健身、商業服務、行政管理等設施。依托行政村集中居民點或自然村組,綜合考13、慮鄉村居民常用交通方式,以中心村為核心,規劃鄉村社區生活圈,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品質提升,補齊設施短板公用設施優化公用設施布局。按照全域覆蓋、分類布局、方便實用的原則,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補齊鎮村其他各類市政設施。保障電力產業設施 保障清潔能源供氣設施 保障供電設施 保障燃氣設施 完善基礎移動網絡和寬帶網絡覆蓋保障鄉域水利設施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完善城鄉污水處理體系整治修復,維育魅力國土國土綜合整治p高標準農田建設:結合地形地貌與耕地現狀采取針對性措施。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p農用地綜合整治:以新增耕地為重點,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加強恢復耕地后期14、管護力度;合理適度開發利用宜耕后備資源;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推進農用地集中連片開發整治。u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通過盤活存量低效用地和城鎮更新改造,充分釋放存量建設用地潛力,優化土地結構布局,促進城鄉建設用地減量提質和集約高效利用,減少對農用地特別是耕地的占用。u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充分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以“空心村”為核心推進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整治,引導發展條件較差的村莊向中心村集聚,使農村建設用地逐步集中集約。生態修復p森林生態修復:以聊城古梨園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為核心實施重點修復,加強交通干線、溝渠兩岸防護林帶建設,推進國土綠化工程。p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程與水系15、綜合治理工程,重點實施五支渠連通工程,對現有冠縣三干渠灌渠進行清淤疏浚。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用地綜合整治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森林生態修復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實施保障,加強規劃管控 城鎮開發邊界內合理劃定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同時明確單元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要求、開發強度和高度等風貌管控要求。城鎮開發邊界外有序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制定蘭沃鄉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單元。對于不編制規劃的村莊制定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建設管控和人居環境整治要求,保證鄉村建設有規可依。制定近期建設計劃構建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統,加快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和綠化建設,構建百姓安居樂業福地。規劃實施保障維護規劃嚴肅性和權威性,增強組織建設和管理能力,完善社會監督和公眾參與,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