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3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940
2024-03-28
33頁
11.96MB
1、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2021-2035公示版2023年5月前前言言曲水縣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位于西藏腹地、拉薩河下游、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屬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帶。曲水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拉薩市及曲水縣戰略部署,整體研究謀劃曲水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目前編制形成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階段性成果,本規劃的規劃期2021-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本規劃是指導曲水縣長遠發展和總體空間安排的法定規劃,是西藏自治區級、拉薩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具體落實,是一定時期2、內支撐曲水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曲水的空間政策,是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行動綱領,是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關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PREFACEPREFACE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目目錄錄01規劃總則概述02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03優化綠色現代的農業空間04營造連續完整的生態空間05建設高效宜居的城鎮空間06推動城鄉品質化協調發展07健全規劃實施與保障機制CONTENTSCONTENTS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3、5年)1 規劃總則概述1.1 指導思想1.2 規劃期限與規劃范圍1.3 城市性質與發展目標1.4 規劃思路與發展戰略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捍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捍衛“兩個兩個確立確立”,增強,增強“四個意識四個意識”,堅定,堅定“四個自信四個自信”,做到,做到“兩個兩個維護維護”,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央,貫徹落實中央第七次西藏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工作座談會的內容、習近平4、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貫徹落實自治區,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區黨委第十次黨代會和區黨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十屆三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貫徹落實拉薩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委十屆拉薩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四次全會精神,聚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聚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穩定、發展、生態、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強邊”四件大事,錨定四件大事,錨定“四個創建、四個走在前列四個創建、四個走在前列”。按照拉。按照拉薩市委的統一安排,在薩市委的統一安排,在“七大行動七大行動”上做好排頭兵,積極融入上做好排頭兵,積極融入拉薩市拉薩市“強中心強中心”戰略以及戰略以5、及“一心三城,四門相映一心三城,四門相映”的城鎮格的城鎮格局,響應精明增長、集中集聚、內涵提升的發展模式,努力建局,響應精明增長、集中集聚、內涵提升的發展模式,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曲水。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曲水。1.1 指導思想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本次規劃期限為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21年至年至2035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2020年,規劃目年,規劃目標年為標年為2035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2025年,遠景展望至年,遠景展望至20502050年。年。1.2 規6、劃期限與規劃范圍 規劃期限本規劃包括縣域和中心城區兩個空間層次:本規劃包括縣域和中心城區兩個空間層次:縣域范圍:包括縣域范圍:包括2 2個鎮和個鎮和4 4個鄉,總面積個鄉,總面積1626.961626.96平方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區范圍:曲水鎮,面積共計中心城區范圍:曲水鎮,面積共計3.333.3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規劃范圍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藏中南對外貿易示范城市,以發展工業、生態康養、文化旅游服務等產業為主的服務型城市。1.3 城市性質與發展目標 城市性質銜接十四五規劃期間的發展定位:產業質態優、生態環境優、開銜接十四五規劃期間的發展定位:產業質態優、生7、態環境優、開放程度高、幸福指數高放程度高、幸福指數高 發展目標雪域熱土曲水流長拉薩市生態修復先行拉薩市生態修復先行區區拉薩市河谷地帶鄉村振興拉薩市河谷地帶鄉村振興示范區示范區拉薩市中心城區主體功能承接拉薩市中心城區主體功能承接區區西藏自治區現代農業設施生產基地西藏自治區現代農業設施生產基地西藏自治區新能源基地西藏自治區新能源基地西藏自治區物流西藏自治區物流樞紐樞紐拉北旅游環線重要拉北旅游環線重要節點節點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工業強縣工業強縣+文旅興縣:兩大實施路徑文旅興縣:兩大實施路徑1.4 規劃思路和發展戰略 規劃思路構建構建“兩岸兩線多園九基地兩岸兩線多園九基8、地”的經濟發展格局的經濟發展格局 發展戰略區域協同,全面開放城鄉融合,品質提升工業強縣文化興縣2大實施路徑+5大發展戰略優化三區三線布局,強化資源保護利用 實施國土生態修復,完善土地綜合整治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城鄉融合體系 提升城鎮空間品質,均衡區域公共服務 構建綜合交通網絡,打通對外開放體系 營造曲水魅力體系,助推全域旅游發展 推動工業集群發展,創新產業升級轉型強化基礎設施支撐,構建防災減災體系 8大空間規劃戰略文化興縣提升城鎮空間品質,均衡區域公共服務 底線約束,全域整治區域協同,全面開放魅力曲水,文旅興縣產業轉型,工業興縣兩岸:兩岸:拉薩河南岸和拉薩河北岸兩線:兩線:318 國道沿線9、拉日高速及鐵路沿線多園:多園:聶當工業園、靜脈產業園、才納現代農業示范園、雅江高原生物產業園、協榮現代物流園、光伏產業園、西藏植物園等九基地:九基地:青稞、牦牛、生豬、藏雞、果蔬、花卉苗木、藏中藥材、食用菌和現代種業基地西藏植物園西藏植物園曲水動物園曲水動物園2 構建高質量發展格局2.1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2.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2.3 統籌劃定三區三線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1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區域協同全面融入拉薩-澤當城鎮圈,服務支撐周邊縣域規劃共謀協調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實現空間布局協調協調編制國土空間規10、劃,實現空間布局協調山林草原共同保護,拉薩河流域水質提升,高原生態管控修復山林草原共同保護,拉薩河流域水質提升,高原生態管控修復全域旅游打造(雅魯藏布江全域旅游打造(雅魯藏布江拉薩河景觀帶拉薩河景觀帶+地域民俗文化)地域民俗文化)加大發展綠色生態的農牧產品加工、與周邊地區綠色食飲品加加大發展綠色生態的農牧產品加工、與周邊地區綠色食飲品加工業融合,工業融合,參與凈土健康產業的戰略協作參與凈土健康產業的戰略協作完善交通網絡,區域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完善交通網絡,區域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成立協作協同發展小組,探索建立資源共享、產業集聚、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的協同機制。生態共建文化共贏產業共11、興設施共享協同共治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北靜西優東拓南聚涉及鄉鎮:中心城區、達嘎鎮、聶當鄉、南木鄉、才納鄉發展策略:盡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大力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優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以聶當工業園區為首大力發展工業,帶動南木鄉、才納鄉。涉及鄉鎮:茶巴拉鄉、達嘎鎮發展策略:加強光伏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科技產業,延長產業鏈。南聚東拓:城鎮化集聚發展區域(重點開發區)西優:以光伏產業為主的新能源基地(重點發展區)北靜:高原生態涵養保護區,采取靜態保護措施,減少人為活動涉及鄉鎮:達嘎鎮北部和曲水12、鎮北部發展策略:站位拉薩市生態保育功能,以生態保護、水土涵養、林業資源保護為主要職能,農業增產增收,退耕還林。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3 統籌劃定三區三線 三區三線優化三大空間布局優化三大空間布局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保障糧食安全的農業空間保護綠水青山的生態空間建造高效集約的城鎮空間至2035年,全縣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084.92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7208公頃。保障生態安全底線,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1694公頃。堅持節約集約、緊湊發展,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369公頃。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13、邊界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 優化綠色現代的農業空間3.1 農業空間保護格局3.2 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3.3 引導村莊分類發展3.4 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1 農業空間保護格局 優化引導農業空間格局三區兩軸五點三區兩軸五點加強農業空間保護,推動鄉村振興加強農業空間保護,推動鄉村振興縣城南北發展方向切合資源稟賦,呈現北牧南農大格局縣城南北發展方向切合資源稟賦,呈現北牧南農大格局三區三區兩軸兩軸多點多點三區:牧業區、農業區、現代農業區三區:牧業區、農業區、現代農業區兩軸:農業發展軸、農旅融合產業軸兩軸:14、農業發展軸、農旅融合產業軸多點:才納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南木鄉蔬菜瓜果園、多點:才納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南木鄉蔬菜瓜果園、曲水鎮草莓基地、達嘎鎮馬鈴薯生產基地、茶巴拉鄉經曲水鎮草莓基地、達嘎鎮馬鈴薯生產基地、茶巴拉鄉經濟林種植基地濟林種植基地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2 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 嚴格耕地資源保護兩軸:傳統農業發展軸、農旅融合產業軸兩軸:傳統農業發展軸、農旅融合產業軸嚴守耕地保護紅線采取“長牙齒”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行土壤治理改良,提升耕地產能;加15、強耕地質量調查評價與監測。加強耕地生態保育對25度以上陡坡地、嚴重污染耕地以及生態保護紅線內的耕地等有序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加強農業面源防治、土壤污染治理,至2035年,全縣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084.92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7208.46公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確保實有耕地數量基本穩定、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全面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及耕地進出平衡。健全耕地保護責任制度,制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具體措施。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3 引導村莊分類發展結合上位規劃,考慮曲水縣各村莊規模、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地形地16、貌特征等現狀情況,將全縣20個行政村劃分為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護型和搬遷撤并型四大類型。拆遷撤并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護型搬遷撤并型集聚村莊,提升規模顯山露水,山村共融城鄉融合,設施共享打破城鄉二元隔閡保護現狀,傳承文化填空補缺,功能更新合理選址,新村建筑融入鄉土,提高標準村莊分類統計表序號序號鄉鎮鄉鎮集聚提升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城郊融合類搬遷撤并類搬遷撤并類1曲水鎮曲甫村茶巴朗村曲水村-2達嘎鎮色甫村、其奴村、色達村、三有村-達嘎村-3才納鄉白堆村、協榮村、四季吉祥村、林堆新村-才納村-4聶當鄉熱堆村-德吉村-5南木鄉南木村、江村-6茶巴拉鄉色麥村、柏林村17、茶巴拉村-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3.4 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用地整治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控制農業污染: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加強灌溉水水質管理;實施農用地土壤分類管控。撂荒耕地整治:對耕種難、坡度大的碎片化耕地,采用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的策略解決撂荒和棄耕問題。拆遷撤并 建設用地整治推進農村居民點撤并復墾:尊重村民意愿,以存量建設用地規模較大、人口流失、受自然災害影響較為嚴重的村莊為主要對象,有序推動建設用地減量整治并復墾復耕。加強城鄉閑置、低效用地盤活:通過土地整理、宅18、基地置換等方式,逐步引導條件一般的分散農村居民點向中心村莊集中。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4 營造連續完整的生態空間4.1 構建生態保護空間格局4.2 開展生態修復工程 雄山為屏、碧水為廊、點廊串聯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4.1 構建生態保護空間格局一帶雙屏,三廊多區優先保護以各類自然保護地體系為主體的生態空間,明確連接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廊道,構建完整、連續、網絡化的生態保護格局。一帶:雅魯藏布江拉薩河生態保護帶雙屏:念青唐古拉山、三廊:色曲生態走廊、曲水曲生態走廊、南木曲生態走廊多區:聶當生態保護區、才納生態保護區、南木曲水源涵養區、曲19、水曲水源涵養區、茶巴拉生態保護區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4.2 開展生態修復工程按照“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的原則,通過實施水環境生態修復、林草生態修復、濕地生態修復以及防沙治沙工程,保護和恢復生態功能,維護生物多樣性,提高防御地質災害的能力,保持自然生態景觀,提升林周縣生態系統質量。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南北山綠化,營林造林沙化牧草地治理小流域綜合整治和水源、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沙產業發展生態移民、小城鎮建設及沙區農村能源建設對自然條件嚴酷,植被蓋度很低,人為活動少或基本沒有人為活動的地區實行全面的封禁。同時,將沙地周邊,人為破壞嚴重,沙化擴展加劇,生態區位重20、要,應當治理而當前又不具備治理條件的沙化土地劃定為若干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對拉薩河南北山有條件用地進行綠化改造,采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飛播造林和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防風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力爭到2030年曲水縣實施南北山綠化工程面積達到68.57萬畝。通過改變牧區畜牧業發展方式及生產經營模式,實行草畜平衡制度,推行劃區輪牧、季節性休牧、在生態脆弱區和牧草地退化嚴重地區實行圍封禁牧、舍飼和退耕還草,保護和恢復沙化牧草地植被。實行以淤地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基本農田與人工草地等工程建設為重點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搞好水源和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改善農牧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村結構調整,為退耕還林還草、21、封育保護創造有利條件。對沙化嚴重地區的農牧民實行有計劃有步驟地異地搬遷,統籌規劃建設一批小城鎮,發展風能、太陽能、沼氣、節柴節煤灶等解決農村能源,減輕沙區生態壓力,鞏固治沙成果,促進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發展適合沙區生長且具有較高利用價值的林木,種植飼料、發展養殖、人工培育沙區中草藥和食用植物資源,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發展,使國家生態目標與農牧民增收致富、企業增效、政府增稅有效結合,有利于鞏固治沙成果,同時也便于吸納社會資金投資防沙治沙工作。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5 建設高效宜居的城鎮空間5.1 構建全域協調的城鎮發展體系5.2 優化中心城區用地布局5.3 打造生態22、宜居的城區空間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5.1 構建全域協調的城鄉發展體系一心:構建以曲水縣城為中心的主要核心區。一軸:以曲水縣城為中心,依托 318國道,輻射帶動茶巴拉鄉、南木鄉、聶當鄉等沿線地區的發展。兩翼:以茶巴拉鄉為主的西部組團,聶當鄉、才納鄉、南木鄉組成的東部組團是與主干聯動發展的空間“兩翼”。四片區:拉薩河右岸經濟區、拉薩河左岸經濟區、中部城郊經濟區和雅江北岸經濟區。構建“一心一軸兩翼四片區”的城鎮發展格局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5.2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 空間結構 用地布局一軸:城市發展主軸 四心:政務服務中心、文娛康體中心23、商業活力中心、產業服務中心 三組團:雅江現代產業園區、東部活力新城區、舊城活力提升區保護北部城市生態屏障、南部生態保護區、水源生態;推動西部老城舊城改造提升,挖掘存量潛力,優化用地結構,提升縣城環境品質;依靠河流、交通線,城市發展方向,優化東部區域用地功能;調整中心城區服務用地布局。一軸四心三組團北延、南動、西優、東拓、中心提升北延東拓南動西優中心提中心提升升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5.3 打造高效宜居的城區空間 構建藍綠開敞空間 用地布局一心、兩帶、四軸、多點群山為屏、水系為廊、公園點綴一心:泰州廣場兩帶:拉薩河雅魯藏布江景觀帶、曲水曲景觀帶四軸:綠地系統景觀軸24、線,依托甲熱雄路、工業西路形成南、北向軸線,依托沿河路、泰州路形成東、西向軸線。多點:分布于縣城內部的多個公園節點,包括濕地公園、社區公園和街頭綠地等。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明確配置內容和標準,確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劃定15分鐘社區生活圈,明確建設標準,推動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服務范圍全覆蓋。構建 “一核”城市公共 中心 形態。提升城市核心 功能和城市服務品質。構建生活圈體系,覆蓋 城區的生活圈。劃分十 五分鐘生活圈1個,服務 范圍為整個城區綜合生 活圈。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6 推動城鄉品質化協調發展6.1 搭建現代化產業結構體系6.2 構建城鄉綜合交通25、體系6.3 完善多層級公共服務體系6.4 保障市政基礎設施支撐體系6.5 建設安全韌性城市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6.1 搭建現代化產業結構體系優勢轉化、特色發展 發展原則轉型升級、融合發展開放合作、協同發展綠色生態、創新發展探索發展“農業+”、“旅游+”等一二三產融合產業,塑造具有區域知名度的特色產業集群圍繞產業創新需求,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傳統農牧業及旅游業融合發展匯聚創新主體,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以開放協同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原則,積極探索綠色經濟發展路徑與模式 產業體系綜合考慮產業市場前景、區域發展潛力等因素,緊抓拉26、薩市全域旅游和拉北旅游大環線發展機遇,明確曲水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即:發展高原現代農牧業,壯大旅游產業、發展綠色經濟,培育發展新興支撐產業,發展綠色工業,搭建現代化的產業體系。高原現代牧業綠色工業旅游產業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6.2 構建城鄉綜合交通體系強化拉薩市南部交通門戶重要功能,建立以減少出行時間為目標的綜合交通體系。形成“2鐵、2高、1國道、多干線”的交通體系。2鐵:拉日鐵路、拉南鐵路;2高:機場高速(連通G4219至山南),拉日高速;1國道:國道318;多干線:柳森大道(規劃)、X003、X201、X203、Y003、協榮大橋(規劃)、聶當大橋(規劃)、達27、嘎-南木山地旅游環線(規劃)等;快推進南木溝-堆龍德慶乃瓊鎮加木村、當雄縣羊八井羊易曲水曲甫村改建工程。強化偏遠地帶交通體系建設,對各鄉鎮基礎道路進行拓寬硬化升級(兩側各1m)農村公路通達率達到100%,通暢率力爭達到90%。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提高區域協同能力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提高區域協同能力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6.3 完善多層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心城市重點鄉鎮一般鄉鎮中心村”四級共服務設施體系,形成全覆蓋、人性化的公共服務網絡。中心城市:形成完整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具有區域服務功能、設施完備的基本教育、文化、體育、醫療和社會福利設施體系。適應建設旅游城市的要28、求,適當提高公共服務設施標準,打造縣域公共服務中心。重點鄉鎮:連接城鄉區域性公共服務中心。置文化活動、醫療保健、小學教育等社會服務設施,構建體系完整區域性公共服務中心。一般鄉鎮:滿足農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增加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數量,配置文化站、衛生所、小學、防疫站等基本社會服務設施,兼顧滿足農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中心村:提升人居生活品質。滿足村莊居民生活需求,配置幼兒園、文化站、衛生所等基本社會服務設施,同時提升人居生活品質。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6.4 保障市政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增補完善水資源調配設施,加強全縣人畜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劃期全部鄉鎮鎮區實現自來水供應29、,并逐步實現村莊集中自來水供應工程。縣城對卓普河地表水源地加強保護,并擴大水廠規模、提升輸水管線管徑及壓力。采用雨污分流制,促進高原生態環境的保護規劃期全部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各鄉鎮均采用雨污分流制,從而促進高原生態環境的保護。建設新一代通信網絡設施優化網絡結構與基礎設施布局,優化通信設施及廊道布局,完善變電系統,保障自然村通電率為100%。共建區域環保環衛設施建設健全縣域環境衛生體系,積極推行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近期和遠期各鄉鎮均沿用拉薩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到2035年縣城垃圾處理率達到100%,其余鄉鎮垃圾處理率達到 95%。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30、規劃(2021-2035年)6.5 建設安全韌性城市抗震工程抗震設防烈度均為VI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均為0.05g。生命線工程、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抗震設防烈度應按8度設防。因地制宜設置鄉村避難場所,調配閑置資源,利用村委會辦公室、學校、聚居點、企業廠房等公共建筑設置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場所。地災防治建設新一代通信網絡設施人防+防疫建立人防應急響應體系,構建以曲水縣為中心,中各鄉鎮為次中心的“一主5次多通道”的人防體系。建立城市快速響應決策指揮系統,加強應急物資儲備,預留公共衛生防疫空間。建全綜合防災體系建全綜合防災體系在完善單一災種防抗系統的基礎上,加快建立和健全現代化城市綜合防災減災31、體系,提高城市整體防災抗毀和救助能力。防洪工程構建綠色生態防洪體系,排水防澇體系。防洪標準為:中心城區20年一遇,中心鎮區為20年一遇,一般鎮和農村新型社區為10年一遇。強化洪澇風險防御,將縣域范圍內具有雨洪行泄及調蓄功能的河道、水庫、濕地、重要排洪渠道等劃入洪澇風險控制線,并提出相應防護措施。消防設施劃分城市地質災害易發分區,確定地質災害點防治等級。項目建設根據所處區位及地質條件,預先進行地質災害評估。中心城區設置一級消防站;5個鄉鎮設置二級鄉鎮消防站,農村社區設置微型消防設施。縣域森林草原消防工作應當做好科學預防、撲救和處置工作,結合通航機場,完善森林草原防火等應急搶險救災配套設施建設。曲32、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7 健全規劃實施與保障體系7.1 推進國土空間“一張圖”建設7.2 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7.1 推進國土空間“一張圖”建設 推進“一張圖”信息平臺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設是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曲水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體系將對接拉薩市、西藏自治區等上級平臺,整合縣域自然資源、經濟社會、空間規劃等相關現狀和規劃數據,建立曲水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體系,實現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信息交互、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管控的部門協同、規劃體檢評估、監督預警等功能,實現國土33、空間治理水平的現代化。總 體 建 設 思 路數據搜集及處理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以三調成果為基礎,收集處理相關自然資源數據基于平臺,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疊加形成規劃“一張圖”,為用途管制提供支撐曲水縣曲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7.2 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組織保障p 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項目計劃制定年度工作安排,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推進執行情況;p 建立重大問題政策研究機制和專家論證制度。規劃傳導p 構建“縣鄉(鎮)”層級規劃傳導體系,明確各鄉鎮規劃指引,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耕地保護目標、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底線約束指標;健全分類分層機制,總體規劃指導約束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監督評估p 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鄉村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p 建立并用好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p 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考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