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鋼城區節約用水規劃方案(2021-2035年)(1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7622
2024-05-15
15頁
78.77KB
1、濟南市鋼城區節約用水規劃(2021-2035)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根據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及新時期節水型社會和節水型城市建設的新要求,堅持全面節流、綜合保護、多渠道開源的原則,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用水方式,突出科技支撐,始終堅持并嚴格落實節水優先方針,積極培育節水型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以提高用水效率和節水效益為中心,全面提高用水管理水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二)基本原則1.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合理配置水資源,協調生活2、生產、生態用水,優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合理保留生態水;創新發展模式,轉變增長方式,改變用水觀念,提高用水效率,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促進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2.節水減污,循環利用。堅持源頭控制與末端控制相結合,以節水促減污,以限排促節水;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要求,建立全社會水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抑制用水增長過快,減少廢污水排放,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著力改善水環境,解決生態惡化問題。3.統籌協調,優化配置。將節水與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相結合,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配置、合理調配水資源。嚴格落實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根據區域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3、節水措施。4.完善制度,兩手發力。采取改革體制、健全法制、完善機制等手段,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的體制機制,規范各行業用水行為,實現水資源有序、有限、有償開發和高效利用,全面推進節水工作。5.創新探索,示范引領。要充分發揮節水典型工程的示范效應,開發推廣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將先進節水技術與常規節水技術相結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進各行業做好節水工作。6.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主導作用,將節水型社會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逐步建立市場引導的節水機制;鼓勵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形成自覺節水的良4、好氛圍。(三)規劃目標深入貫徹節水優先原則,將節約用水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舉措,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根據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的承載要求,以水資源供需分析與水資源配置為基礎,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針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為總體目標,緩解區域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環境,實現節水覆蓋“全區域”、統籌“全產業”、融入“全過程”,在全社會樹立節約集約用水意識。到2025年,鋼城區用水總量控制在1.02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達到22.09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達到20.53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755、以上;規模以上節水型企業覆蓋率達到60%,規模以上企業用水計量覆蓋率達到100%;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下降到7.8%,節水型公共機構覆蓋率75%;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非常規水利用量達到700萬立方米;全民節水意識逐步提高,建成計劃用水管理系統。到2035年,鋼城區用水總量控制在1.02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達到16.72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達到16.26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8以上;規模以上節水型企業覆蓋率達到70%,規模以上企業用水計量覆蓋率達到100%;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下降到7.0%,節水型公共機構覆蓋率8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60%,非常6、規水利用量達到1881萬立方米;節水成為市民生活方式,基本建成節約用水管理系統。鋼城區“十四五”節約用水規劃主要目標指標指標名稱2020年2025年2035年指標屬性控制指標綜合用水用水總量(億m3)0.961.021.02約束性萬元GDP用水量(m3/萬元)25.3922.0916.72約束性工業用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m3/萬元)23.0720.5316.26約束性任務指標農業用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萬畝)-預期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670.6750.68預期性工業用水規模以上節水型企業覆蓋率(%)506070預期性規模以上企業用水計量覆蓋率(%)-100100預期性生活用水城鎮公共7、供水管網漏損率(%)9.227.87.0預期性節水型公共機構覆蓋率(%)72.977580預期性非常規水源利用城市再生水利用率(%)41.645060預期性非常規水利用量(萬m3)5837001881預期性節水管理節水意識全民節水意識較高全民節水意識逐步提高節水成為市民生活方式預期性智慧節水逐步建設計劃用水管理系統建成計劃用水管理系統基本建成節約用水管理系統預期性注:2025年用水總量、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是按照濟南市“十四五”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確定的。其中,用水總量包含非常規水源利用量。2035年用水總量、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是按照“十三五”完成情況和8、“十四五”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濟南節水典范城市建設方案及濟南市“十四五”節約用水規劃相關要求暫定目標,最終以省、市批準下達目標為準。二、重點領域節水(一)工業節水嚴格取水許可管理,加強重點行業取水定額管理。建立健全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按照用水總量控制和用水定額管理要求從嚴核定許可水量。加強重點用水戶監督管理。加強對重點用水單位的主要用水設備、用水工藝、水消耗情況等的監控管理,加強對取水許可、計劃用水、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取用水計量、節水管理制度、水平衡測試等事項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取水定額國家標準和省級標準,加大已發布取水定額國家標準和省級標準的監查力度,對不符合標準要求的企業,9、限期整改。加強計劃用水控制,強化企業用水統計和考核。督促企業建立健全用水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定期開展用水統計和用水合理性分析。嚴控“兩高”行業新增產能,推動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鼓勵工業企業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提出節水整改優化方案,測試結果作為計劃用水、取水許可審批的重要參考。分步實現企業用水分級計量,優先支持實施用水分級計量的企業申請國家、省、市技術改造項目。定期組織開展用水計量執法檢查,確保計量設施規劃安裝、正常運行、計量準確。開展節水型企業創建,建設節水型工業園區。加快制定實施重點行業節水型企業評價標準,建立節水型企業評價考核制度。依據節水型企業評價導則和重點工業行業取水指導指標,在鋼鐵10、食品行業組織開展節水型企業評價試點工作。樹立一批節水型企業示范典型,總結推廣節水型企業的成功經驗,通過配套鼓勵政策、社會監督、輿論引導等措施,推動重點行業加快節水型企業建設。工業園區應將節水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和循環改造的重點內容,推動企業間水資源利用,強化節水及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建立園區節水、廢水處理及資源化專業體系。推進節水技術產品的推廣和研發,加大水資源循環利用和工業廢水處理回用力度。采取多項措施,積極鼓勵節水技術創新。推廣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節水設施,加快節水新材料、新工藝、新器具的應用。工業用水要實行一水多用、串聯用水,采用先進的節水工藝使循環冷卻水重復利用,加強污廢水的處理回用,提高了11、水的重復利用率。加強工業供水管網管理,及時更換破損管道,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處理技術工藝,大力提高水循環利用率,降低單位產品取水量。加強廢水綜合處理,實現廢水資源化,減少水循環系統的廢水排放量。加快培育節水和廢水處理回用專業技術服務支撐體系。鼓勵專業節水和廢水處理回用服務公司聯合設備供應商、融資方和用水企業,實施節水和廢水處理回用技術改造項目。鼓勵工業園區采取統一供水、廢水集中治理模式,實施專業化運營,實現水資源梯級優化利用。(二)農業節水加快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將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以灌排工程體系建設為基礎,以提高水土資源匹12、配能力為核心,以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保障。按照“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的發展思路,以灌區為基礎,著力構建“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灌排體系,進一步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確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力度、資金投入、建設規模、綜合效益有大的提升。發展水肥一體化的現代農業,推廣效益農業和特色農業。以先進節水節肥技術為核心推進節水農業工作,圍繞糧食、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的優勢種植區域,推廣發展一批在井灌、渠灌、溫室等不同應用環境下的“水肥一體化”現代農業。在保障主要農業生產基地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合理安排作物種植結構,適度發展灌溉規模,控制農業灌溉用水需求的增長13、,降低農業灌溉用水在總用水量中所占的比例。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依據當地水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利用重點產業、區域經濟優勢,發展地方特色和區域優勢主導產業;推廣優質的高效節水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推進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逐步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帶和產業群體;加強特色農業科技攻關,以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加強灌溉用水定額管理,優化作物灌溉制度。在保證糧食安全、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下,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加強用水定額管理。加強農業用水計量設施建設,逐步建立“定額內用水優惠水價、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的農業用水新機制。建立健全農業水權制度,在保障農業用水需求的前提下,鼓14、勵通過市場轉讓方式促進農業節水。因地制宜地選擇精確灌溉、調虧灌溉等節水高效灌溉技術,并配套使用量水技術,保證作物生長關鍵期需水量,適當減少非關鍵期灌水,進而達到高效用水節水要求。充分發揮灌溉工程及政策效益,做好節水管理。加強灌溉工程及設施的維護、檢修,水費征收、多種經營模式,以及節水灌溉條件下的環境管理等相關管理,充分發揮工程效益;加強農業水資源綜合管理,加快制定農業計劃用水管理辦法及實施方案等,實現水資源的有序化管理,盡可能發揮政策效益。(三)生活節水推進供水管網規劃,提高供水保證率和供水安全。進一步優化各水廠及各水源地的供水管網規劃建設,以實現供水源地、各水廠、各供水區域間的供水管網聯網,15、提高供水保證率和供水安全,實現城鄉居民同水源、同水網、同水質。加強漏損控制,推進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加快制定和落實供水管網改造建設實施方案,完善供水管網檢漏制度。對材質落后和受損失修的管網適時實施更新改造;積極推廣供水管網壓力控制技術,開展供水管網檢漏普查工作;結合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同步實施小區漏損管網改造;建立供水設施日常巡檢與應急搶修制度,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推廣和安裝生活節水器具。加強水效標識管理,推廣升級公共機構和城鎮居民家庭節水型用水器具。實施建筑物系統節水、多級節水,全面推進綠色建筑建設,加強雨水、再生水利用,新建改建擴建建筑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創建節水型居民生活16、小區和節水型公共機構。根據水利部和山東省開展節水載體建設工作的要求,逐步開展節水型居民生活小區和節水型公共機構的創建。以黨政機關集中辦公區、學校、醫院、文化場館、體育場館、新建小區為重點,選擇節水工作基礎較好、水資源消耗量較大、節水管理制度相對完善、節水措施落實的公共機構,積極推進節水型居民生活小區和節水型公共機構單位創建工作。實施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制度,組織評選水效領跑者,積極推進合同節水管理示范項目建設,推動開展水平衡測試工作。積極發揮節水型載體的示范帶頭作用,大力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全面普及節水器具,鼓勵公共機構采用合同節水管理等模式實施用水器具、設備設施和老舊管網節水改17、造,提高節水器具使用率。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公共機構和小區組織開展中水回收和雨水收集利用。實施節水計量設施統計基礎工程。按照水資源可計量、可監測、可考核原則,規范公共機構水資源計量器具配備。公共機構的行政、業務、后勤服務及其他功能區域分區計量器具配備率達到100%;重點用水系統和部位,分項水量計量器具配備率到達100%。推動公共機構建立健全用水水量統計臺賬,開展水量計量器具配備、統計工作專項抽查和統計數據會審工作,不斷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加強統計數據分析應用。推進節水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用水水量監測系統建設。(四)非常規水源利用設置雨水收集利用設施,促進雨水集蓄利用。充分利用河流、湖泊、濕地、18、坑塘、溝渠,建設地下蓄水設施、下沉式綠地、微型集水罐、植草溝等集雨設施,實現雨水的滯蓄與利用,為雨水綜合利用創造條件。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在新建道路工程中人行道、次要機動車道、綠化帶等路面采用滲透性鋪裝路面、下沉式綠地等設施補充地下水,減少地面下沉等。城區內主要河道沿線的雨水管線設置截流管,集中建設雨水收集設施,將截流雨水利用入滲井進行地下回灌,補充地下水水量,形成良性水文循環。重點解決城市內澇、生態環境提升等問題,以“滲、蓄、滯、凈、用、排”等手段,規劃大型廣場設置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就近利用廣場綠地及周圍綠地澆灑用水及相應的廣場公廁等。支持有條件的工業園區、企業開展雨水集蓄利用。推動再生水盡用19、優用,實現再生水利用最大化。研究編制再生水利用專項規劃,完善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優化再生水利用布局。加快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設施和再生水主干管網建設,完成鋼城區第一污水處理廠雙山河污水管道改造、型鋼綜合污水處理廠及污水收集管網改造。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鼓勵就地消納利用再生水資源。積極推進礦區開展礦井水資源化利用,鼓勵鋼鐵等行業企業充分利用城市再生水。三、制度體系建設(一)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1.完善用水總量控制體系。強化計劃用水管理,將年度用水計劃按時下達到各街道(功能區)及取用水戶,確保年度用水總量和計劃控制有效實施。逐步擴大重點取用水戶監控名錄范圍,按照計劃用水總量,定期考20、核,強化管理。深化和嚴格取水許可制度,依法加強取水許可審批管理,按照用水定額從嚴核定許水許可水量。健全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產”,推進工業園區規劃水資源論證,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2.嚴格節水監督及用水效率管理。依法加強對節約用水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分級建立重點取用水戶控管名錄,推進節水監管規范化建設,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科技等手段,強化節水監控管理。在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與延續、計劃用水管理等工作環節中,加強用水定額管理,制定并公布全區高耗水產業投資項目限制目錄以及耗水量高的用水產品、設備、生產工藝的淘汰名錄。3.強化水功21、能區限制納污管理。強化水功能區管理,認真落實山東省水功能區監督管理辦法,核定河流納污能力,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根據水功能區劃核定水域納污能力,提出分階段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對取用水戶退排水加強監督管理,嚴格排污許可制度,規范入河湖排污口設置審批,推進入河排污口監測監管。加強源頭預防和過程控制,對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區限排總量的,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重點行業和工業園區的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嚴格飲用水源地保護,建立和完善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和預警機制。(二)加強節水標準和管理制度的建設1.健全節水管理制度與標準體系。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22、共和國水法山東省水資源條例濟南市水資源管理條例濟南市節約用水條例等法律法規,規范社會用水行為。研究制定再生水利用實施意見、節約用水獎勵補助政策等配套制度,構建完備、系統的節約用水管理制度。加強節水標準體系建設,制定節水型社會載體建設標準、節水技術產品標準、節水管理標準,完善節水標準體系。2.加強節水管理機構能力建設。加強節水管理機構能力建設,建立政府領導、各相關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把建設節水型社會作為區政府、街道辦事處(功能區管委會)的任期目標,把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責任納入各工作崗位的職責之中,納入各單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引進城市、生活與工業節水和污水處理方面的23、專業人才,加強現有人員的培訓等,提高全區節水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3.完善取用水計量與統計制度。全面實行工業和城鎮生活用水計量,大力推進農田灌溉及市政、環衛、綠化等用水計量,提高用水計量設施安裝率。規范計量設施監控管理,建設水量監控平臺。規范區域取用水監測與統計方法,健全取用水統計制度,完善取用水臺帳。加強取用水統計數據可信度,形成可用性強的水資源管理基礎數據庫。4.推進節水產品認證與市場準入制度。根據國際先進的產品技術指標,對認證企業嚴格審查,對產品隨機抽檢,確保產品持續穩定符合認證要求。根據節水產品認證規范用水效率標識管理辦法,規范節產品認證,健全市場準入制度。規范節水器具市場,加強節水產品24、標識管理,對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產品要嚴厲打擊、堅決取締。(三)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和水權制度建設1.積極推進水價改革。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快區域綜合水價改革,全面實行城鎮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2.探索推進水權管理制度建設。依法開展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的水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培育和規范水權交易市場,積極探索水權交易流轉方式,允許通過水權交易滿足新增合理用水需求,充分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開發、利用、配置、節約、保護中的作用,使水權水市場成為解決水問題、化解水矛盾、實現可持續利用的內生動力。以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水利工程的,可以優先獲25、得新增水資源使用權,在保障農業用水和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工農業用水水權轉換機制。(四)健全節水監督檢查和社會監督機制1.強化節水監督檢查。采取暗訪、檢查、調研、調查等多種方式,重點監督檢查節水政策和工作任務落實情況。嚴格實行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持續開展重點用水戶監控名錄建設,實行動態管理。完善計劃用水核定指標,定期檢查計劃用水執行情況,強化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以上用水戶計劃用水管理。重點加強主要農作物、高耗水工業、生活服務業用水定額執行情況跟蹤監測,探索建立用水定額評價和優化機制。2.健全節水社會監督機制。建立公眾參與制度,推進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節水管理。建立多部門協作制度、咨詢制度、水價聽26、證制度,用水、節水和水交易信息公布制度以及其他充分體現公眾知情權、參與決策權、監督權、輿論權的制度,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節水工作的意見建議。四、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鋼城區節約用水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細化目標責任,嚴格落實各級節約用水工作主體責任。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主動性,及時協調解決節約用水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全面統籌推進各領域節水工作。(二)強化監督考核。建立節水目標責任制,嚴格節水考核,繼續將水資源節約主要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嚴格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責任追究,對落實不力的,采取約談、通報等措施予以督促;對因盲目決策和瀆職27、失職造成水資源浪費、水環境破壞等不良后果的,依法依紀追究責任。(三)保障資金投入。積極探索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等節水激勵政策,形成穩定可靠的節水投入機制。爭取國家、省、市財政資金支持,加大區級財政對節水項目的支持力度,積極探索PPP、BOT、TOT等新型市場融資方式,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專項支持節水技術、節水產品引進、示范與推廣,扶持重點節水項目。積極推廣合同節水管理,培育節水產業。(四)加強宣傳引導。加強輿論宣傳引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提高全民節水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節水工作,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節約用水工作。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等重要節點,廣泛開展節水主題宣傳活動;加強水情教育,逐步將節水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內容;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工會等其他團體的作用,大力開展群眾性節水活動,倡導節水生活方式;大力發展節水志愿者隊伍,進一步增強全民節水意識,引導公眾主動、自覺節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