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管理科病區事故規范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098205
2024-09-07
5頁
54.50KB
1、醫院感染管理科病區事故規范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醫院病區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管理要求(一)醫院感染管理小組1、建立病區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病區負責人為本病區醫院感染管理第一責任人,院感管理小組人員包括醫師和護士,成員相對固定。2、管理小組負責本病區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參照院感科制定的制度,結合本病區醫院感染防控工作特點, 制定適合自已病區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3、參照院感科制定的SOP和流程,根據本病區主要醫院感染特點,制定相應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SOP及流程,并組織落實。4、及時報告醫2、院感染病例,定期對本病區醫院感染防控工作進行自查、分析,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并做好相應記錄。(二)工作人員1、積極參加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2、遵守標準預防的原則,落實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手衛生、隔離、消毒滅菌工作遵循相應的規范要求,從事診療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3、遵循醫院及本病區醫院感染相關制度。4、開展醫院感染的監測,按照醫院的要求進行報告。5、了解本病區、本專業相關醫院感染特點,包括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體及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6、遵循國家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則,合理使用抗菌藥物。7、保潔員、配膳員等應掌握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清潔、消毒等知識和技能。(三)教育與培訓3、1、定期組織本病區醫務人員學習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并做好考核。2、定期考核保潔員的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如清潔與消毒、手衛生、個人防護等,并根據其知識掌握情況開展相應的培訓與指導。3、對患者、陪護及其他相關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如手衛生、隔離等相關知識宣教。二、醫院感染監測與報告(一)醫院感染病例監測1、配合院感科開展醫院感染及其相關監測,包括醫院感染病例監測、醫院感染的目標性監測、醫院感染暴發監測、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監測等。2、及時處理杏林軟件上的預警病例,主動上報院感病例。3、懷疑醫院感染暴發時,應及時報告院感科,并配合調查,認真落實感染控制措施。(二)消毒相關監測1、根據病區采用的4、消毒方法開展相應監測。使用不穩定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時,應現配現用,并在每次配制后進行濃度監測。2、每年一次對空氣、物體表面、 醫務人員手、消毒劑等進行監測。3、懷疑醫院感染暴發與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消毒劑等污染有關時,應對空氣、物體表面、 醫務人員手、消毒劑等進行監測,并針對目標微生物進行檢測。三、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一)標準預防措施1、進行有可能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的診療、護理、清潔等工作時應戴清潔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進行衛生手消毒。2、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面部時,應戴醫用外科口罩、防護眼鏡或防護面罩;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5、飛濺或污染身體時,應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3、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如在置入導管、經椎管穿刺等時,應戴醫用外科口罩等醫用防護用品,并保證光線充足。4、使用后針頭不應回套針帽,確需回帽應單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輔助;不應用手直接接觸污染的針頭、刀片等銳器。廢棄的銳器應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專用銳器盒中;重復使用的銳器,應放在防刺的容器內密閉運輸和處理。5、接觸患者黏膜或破損的皮膚時應戴無菌手套。6、應密封運送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7、有呼吸道癥狀(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患者、探視者、醫務人員等應采取呼吸道衛生(咳嗽禮儀)相關感染控制措施。(二)手衛生1、配6、備洗手設施,包括洗手池、清潔劑、干手紙巾、速干手消毒劑等,設施位置應方便醫務人員、患者和陪護人員使用;應有醒目、正確的手衛生標識,包括洗手流程圖或洗手圖示等。2、清潔劑、速干手消毒劑宜為一次性包裝。3、有醫務人員手衛生正確性和依從性的自查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4、執行院感科制定的手衛生管理制度和手衛生SOP。(三)清潔與消毒1、執行院感科制定的醫院消毒隔離制度。2、按照消毒管理辦法,執行醫療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術規范,所使用物品應達到以下 要求:a) 進人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腔隙,或接觸人體破損皮膚、破損黏膜、組織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滅菌;b) 接觸完整皮膚、完整黏膜的診療7、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消毒;c) 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應一用一滅菌;d) 使用的消毒藥械、一次性醫療器械和器具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3、診療用品的清潔與消毒(1)重復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彎盤、治療碗等,送消毒供應中心集中進行清洗、消毒或滅菌;接觸完整皮膚的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聽診器、監護儀導聯、血壓計袖帶等應保持清潔,被污染時使用科室及時清潔與消毒。(2)濕化瓶、呼吸機管路、負壓吸引瓶等集中送消毒供應中心集中清潔、消毒。(3)治療車上物品擺放有序,上層放置清潔與無菌物品,下層放置使用后物品;治療車應配備速干手消毒劑,每天進行清潔與消毒,遇污染隨時進行清潔與消毒。4、8、患者生活衛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飲具等,應保持清潔,個人專用。5、病房環境表面的清潔與消毒按照院感科制定的醫院環境清潔與消毒管理制度及標準操作規程執行。6、醫用織物按醫用織物洗滌消毒管理制度執行。(四)隔離1、根據疾病傳播途徑的不同,采取接觸隔離、飛沫隔離或空氣隔離措施,標識正確、醒目。2、確診或疑似傳染病患者盡可能安置在單人隔離房間。確診同種病原體可以安置同一個房間。(五)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手術部位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等的預防與控制按照院感科制定的SOP執行。(六)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1、應遵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進行抗菌藥物使用的9、管理。2、對感染患者及時采集標本送檢,并參考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等,合理選用抗菌藥物。3、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4、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應掌握用藥指征,經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指定的專業技術人員會診后,由具有相應處方權的醫師開具處方。5、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應控制在術前30 min1h或者麻醉誘導期,抗菌藥物品種選擇和使用療程應合理。(七)消毒物品與無菌物品的管理1、根據藥品說明書的要求配置藥液,現用現配。2、抽出的藥液和配制好的靜脈輸注用無菌液體,放置時間不應超過2h;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不應超過24h。3、無菌棉球、紗布的滅菌包裝一經打開,使用時間不應超過210、4h;干罐儲存無菌持物鉗使用時間不應超過4h。4、碘伏、復合碘消毒劑、季銨鹽類、氯己定類、碘酊、醇類皮膚消毒劑應注明開瓶日期或失效日期, 開瓶后的有效期應遵循廠家的使用說明,無明確規定使用期限的應根據使用頻次、環境溫濕度等因素確定使用期限,確保微生物污染指標低于100CFU/mL。連續使用最長不應超過7d;對于性能不穩定的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配制后使用時間不應超過24h。5、盛放消毒劑進行消毒與滅菌的容器,應達到相應的消毒與滅菌水平。(八) 次性醫療器械的管理1、執行醫院制定的消毒藥械及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器具管理制度。2、次性醫療器械應由醫院統一購置,妥善保管,正確使用。3、一次性醫療器械應一次性使用。4、使用前應檢查包裝的完好性,有無污損,并在有效期內使用。5、使用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如發生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留樣與登記,并及時按照醫院要求報告;同批未用過的物品應封存備查。6、用后的一次性醫療器械的處理,應按7.9中要求管理。(九)醫療廢物及污水的管理 1、應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2、 醫療廢物的管理應遵循院感科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執行。四 職業防護1、應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在工作中執行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2、發生職業暴露后,應及時進行局部處理,并按照院感科制定的職業暴露處理和上報流程進行報告。 XX-5-25 醫院感染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