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蘇木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3153
2024-07-29
31頁
7.65MB
1、2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征求意見稿伊敏蘇木人民政府2024年7月3前言Preface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依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以及自然資源部、內蒙古自治區相關部署要求,落實呼倫貝爾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確定的目標、定位、任務,結合伊敏蘇木發展實際,統籌安排全域各項建設活動,推動蘇木嘎查集聚發展和自然資源節約利用,合理配置蘇木嘎查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兼顧開發與保護,整合優勢資源,聯動區域發展,2、促進伊敏蘇木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特編制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突出實施性、綜合性和約束性,是對蘇木全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是編制村莊規劃等詳細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懇請廣大熱心居民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積極為本規劃建言獻策,共同建設美好家園。4目 錄CONTENTS1PARTONE規劃總則1.指導思想2.規劃原則3.范圍期限2PARTTWO明確目標戰略1.總體定位2.發展目標3.發展策略3PARTTHREE構建空間格局1.落實重要控制線2.區域協調3.國土3、空間開發保護格局4.筑牢綠色生態空間5.構建高效農牧空間6.優化鎮村體系結構7.打造多層次的特色產業體系4PARTFOUR強化支撐體系1.綜合交通2.公服服務設施3.市政公用設施4.安全韌性與防災減災5PARTFIVE鄉集鎮規劃1.功能結構與發展方向2.提升宜居品質3.人居環境整治6PARTSIX規劃實施保障1.規劃傳導2.實施保障501規劃總則1.指導思想2.規劃原則3.范圍期限6指導思想1.1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面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總體國4、家安全觀,堅持新發展理念和人民至上,切實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落實自治區“兩個屏障”更加牢固、“兩個基地”量質提升、“一個橋頭堡”作用彰顯的目標要求,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價值轉化,加快建設符合伊敏蘇木實際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強化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穩定,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7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強化5、底線約束從生態安全格局出發統籌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合理布局生態、農牧、城鎮空間,不斷鞏固全鄉生態功能。通過資源要素配置管控推動綠色、循環和低碳發展。規劃原則1.2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科學布局生態空間、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盤活蘇木空間與產業資源,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服務能力與水平,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蘇木鄉鎮發展實際,深入挖掘地理區位、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和特色產業等特征,突出地域特色,傳承地域文化。保護全鄉的自然山水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加強風貌塑造引導與管控營造全域特6、色、提升全域魅力。全域管控、集約節約強化自然資源統籌利用和用途管制,探索控制城鄉建設用地增量,盤活存量的內涵式發展路徑,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上下結合,強化實施落實上位規劃下達的核心指標,并將指標分解至村莊。強化規劃實施時序,提出分階段調控要求,確保近期項目可實施可管控,同時為后續發展預留條件,確保蘇木規劃可實施、城鄉發展可持續。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統籌規劃編制工作,建立旗、蘇木、嘎查村三級聯動和部門協同機制。強化規劃編制全過程的公眾參與,保障規劃共謀、共建、共治、共享。8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為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蘇木的7、全部國土空間,全域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包括伊敏社區、吉登嘎查、紅花爾基嘎查、葦子坑嘎查、畢魯圖嘎查、巴彥塔拉嘎查、阿貴圖嘎查、伊敏嘎查,面積為4278.51平方公里。范圍期限1.3 規劃范圍 規劃期限規劃范圍圖902明確戰略目標1.總體定位2.發展目標3.發展策略10總體定位2.1呼倫貝爾市肉牛肉羊標準化養殖示范區鄂溫克民俗文化體驗地鄂溫克東南部重要的生態保護屏障形成呼倫貝爾市肉牛肉羊標準化養殖示范區、鄂溫克民俗文化體驗地;肉牛肉羊養殖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區域特色得到強化,品牌戰略成效顯著;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產品供給能力持續增強;旅游產品豐富多元,民俗文化體驗內容更加充實。國土空間開發保8、護格局不斷趨于合理,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文化旅游空間舒適獨特、要素配置安全完善的國土空間格局。2025年近期目標國土空間一張圖格局初步建立;嘎查“一村一品”奶山羊養殖繁育試驗示范基地、奶牛良種繁育和草原放牧型奶牛發展基地建設取得成效;蘇木嘎查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全域旅游全面推進。生態屏障逐漸鞏固,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保持在2917.27平方公里,基本草原面積穩定在1119.26平方公里。2035年遠期目標發展目標2.211 落實上位國土空間保護格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各類9、保護線,明確水資源、濕地、林地、草原等管控范圍。科學統籌安排各類空間,因地制宜,構建合理的總體空間格局。牢駐底線、保護優先 綜合整治、空間提升 推動蘇木區域土地綜合整治,全面改善各嘎查生產、生活、生態條件,賦能全域山、水、林、草等資源增值,提高空間品質,建設高質量國土空間。集中蘇木政府駐地要素資源,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布局優化、建設提質 優化城鄉空間格局,合理布置各類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強化中心帶動,引導資源集中,優化蘇木全域建設布局,完善鎮村(蘇木-嘎查)建設體系。產業融合、聯動發展 綜合全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推動一產標準化、二產集聚化、三產多樣化發展,構建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利用全域交10、通區位優勢,加強與鄂溫克旗地區協同聯動發展,北聯南屯、海拉爾,南接阿爾山,促進產業提質提能,高質量發展。完善配套、健全設施 優化路網布局,落實上位重要交通規劃,優化內部路網,建設內暢外聯道路體系。完善升級公共服務配套,優化資源配置,構建科學的公服配套體系。健全蘇木區域供水、排水等設施建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品質、美化環境 加強蘇木、嘎查人居環境治理,改善牧民居住環境。做好蘇木-嘎查景觀風貌引導,構建良好生態景觀格局。發展策略2.31203構建空間格局1.落實重要控制線2.區域協調3.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4.筑牢綠色生態空間5.構建高效農牧空間6.優化鎮村體系結構7.打造多層次的特色產業體系11、13落實重要控制線3.1優化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91726.59公頃,占全域總面積的68.26%,嚴格落實管控要求。落實洪澇風險控制線劃定村莊建設邊界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洪澇風險控制線,伊敏蘇木全域涉及洪澇風險控制線的面積為10140.87公頃,占全域總面積的2.37%。參照城鎮開發邊界劃定要求,結合村莊需求,全域劃定村莊建設邊界面積974.53公頃,占全域總面積的0.23%。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14區域協調3.2區域聯動融入呼倫貝爾市全域發展功能協同:積極融入呼倫貝爾市全域綜合發展體系,市域構建“一核兩極、多節點、兩帶四軸四板塊”的總體空間結構。鄂溫克旗地處呼倫貝爾都市區,伊12、敏蘇木位于中部產業集聚軸的節點位置,位于兩個重點鎮伊敏河鎮和伊敏蘇木中間位置,發展優勢顯著。產業協同:打造綠色高質農牧業產業圈。依托區域中部河谷濕地、生態草場培育形成伊敏蘇木與周邊蘇木鄉鎮綠色高質農牧業產業圈。市域城鎮空間結構規劃圖15區域協調3.2構建全域生態共建保護體系生態協作,融入鄂溫克旗“一帶、四軸、一環、多綠核”的生態安全格局。科學落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及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蘇木域內伊敏河、樟子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大興安嶺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維護及河流水土保持,以確保區域生態格局安全。把保護好草原、森林、河湖、濕地作為主要任務,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領域、全方位推動發展綠色13、轉型,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共同建設美麗鄂溫克。伊敏蘇木旗域生態共建保護體系圖16構建“一心一軸、兩區一廊”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國土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3鄉集鎮綜合服務中心沿省道S202產業聯動發展主軸草原生態畜牧業區、生態林業保育區伊敏河生態廊道17構建“一廊、兩核、兩片區”的生態保護格局生態保護格局圖筑牢綠色生態空間3.4伊敏河生態廊道樟子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伊敏河國家濕地公園草原草甸區、林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區18構建“一廊、兩區、多點”的農牧空間格局農牧空間格局構建高效農牧空間3.5S202現代農業景觀廊道:發展綠色農業14、生態循環養殖農業草原生態畜牧業發展區:發展肉牛肉羊養殖基地,短尾羊擴繁基地生態林業發展區:發展林苗種植,中草藥種植發展標準規模化綠色養殖基地19確定1個鄉集鎮-2個中心村-5個基層村的三級結構三級等級體系鎮村體系結構優化鎮村體系結構3.6鎮村體系村莊分類將伊敏蘇木的行政村劃分為6個集聚提升類村莊、2個特色保護類村莊。集聚提升類村莊:規劃應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設施服務能力,開展宅基地整理等微循環式村莊更新并合理預留發展空間,逐步吸引周邊零散居民點向此類村莊集聚。特色保護類村莊:規劃應充分銜接相關保護規劃,深入挖掘村莊歷史文化與特色要素,統籌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系,保持村莊特色的完整性、真15、實性和延續性。20產業空間布局圖打造多層次的特色產業體系3.7打造“一心一園、兩軸三區、一村多點”的產業空間結構綜合服務中心+倉儲物流園產業發展聯動軸+生態旅游發展軸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森林綠谷-林業經濟發展區、草原綠色養殖繁育示范區獵民文化+旅游產品2104強化支撐體系1.綜合交通2.公服服務設施3.市政公用設施4.安全韌性與防災減災22綜合交通4.1落實上位規劃,加強對外交通設施的連接,形成“2111”對外交通骨架網絡2鐵路:規劃伊敏鐵路、烏海城際,為過境鐵路。1高速:G1013,北至海拉爾,南至阿爾山市。1國道:G662,由原省道S202提升至國道,是蘇木至海拉爾的重要通道。1省16、道:S307,連接蘇木內部東西向的主要道路。完善內部網絡,加強蘇木各嘎查之間道路連通提升農村道路建設水平,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外聯內暢的綜合交通體系綜合交通規劃圖23公服服務設施4.2以復合共享、彈性配置為原則,梯級化、定向化、合理化配置教育、醫療、商業等公共服務設施分區分類:合理確定基本公共服務規模,實現城鄉及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鄉集鎮和嘎查“保基礎”,要保障最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活動場所。提升完善:按照居民實際需求,重點解決公共服務設施缺乏、設備陳舊、配置不足等問題,按照“優化提升、補充完善”的策略,合理優化公共服務設施,解決各層級需求。構建“鄉集鎮-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鄉村生活圈24市17、政公用設施4.3增強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新建供水廠一處,構建蘇木政府駐地供水一體化體系;在葦子坑嘎查新建集中供水設施、同時加快蘇木各嘎查供水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建立安全高效的供水體系,提高供水保障。分散牧戶安全飲水工程采用自用井供水,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水質要求。鄉鎮污水處理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鄉集鎮集中處理,鄰近鄉集鎮的村莊接入鄉集鎮污水管網統一處理,遠離鄉集鎮的農村地區分散處理為主,配套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規劃新建鄉集鎮污水處理設施,主要分擔蘇木駐地及部分嘎查污水處理。加強、加快5G網絡及其配套設施建設,以實現鄉鎮高水平覆蓋,農村人口相對密集地區的有效覆蓋。逐步完成有線電視網的升級改造,18、實現有線電視綜合網聯網。完善多源多向、靈活調度的天然氣輸配系統。蘇木政府駐地近期以罐裝液化氣及燃煤為主燃料,后期建設供氣管道。蘇木各嘎查燃料以煤炭為主。規劃在蘇木政府駐地新建液化天然氣門站一座。發展多種方式、多種能源相結合的安全清潔供熱體系,建設多能互補、綠色高效的清潔供熱系統。蘇木政府駐地采用集中鍋爐房供暖,蘇木其他嘎查根據各自條件,發展太陽能、熱泵、節能爐等采暖形式為主,以牲畜糞便和煤供熱為輔。規劃保留伊敏蘇木35kv變電站,構建以110kv變電站為支撐,35kv變電站為供應點的供電網絡。各嘎查以10KV供電電源為主,合理增加10KV配電電壓器及線路布點,用戶采用低壓進戶。采用“戶分類、村19、收集、鄉鎮轉運、旗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模式,持續更新完善城鄉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各嘎查設置垃圾收集點,統一運送至伊敏蘇木垃圾填埋場處理。新建公共廁所兩處,分為位于蘇木政府駐地及阿貴圖嘎查內。25安全韌性與防災減災4.4打造安全韌性的防災體系防洪、排澇:蘇木政府駐地防洪標準按20年一遇設防,嘎查按照10年一遇設防,完善區域內各河流的堤防工程建設。抗震:全域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其它易產生次生災害的工程及設施提高一度標準。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應滿足抗震設防要求。消防:設有森林消防大隊和林業防火辦,建設專用森林消防通道。在蘇木政府駐地設置專職消防隊,嘎查設置微型消防站配置微型消防車,20、設置消防水池作為消防水源。地質災害防治:建立由鄉集鎮、中心村級、村級三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報系統,對全域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監測預報;建立應急反應系統,完善地質災害防災應急預案。衛生防疫:建立層級明確的“鄉集鎮中心村村/組”三級衛生防控體系,提升全域衛生防控能力。人防工程:完善人民防空體系建設,依托信息技術推進人防現代化并實現人防與城鎮建設、經濟建設、公共安全融合發展。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圖2605鄉集鎮規劃1.功能結構與發展方向2.提升宜居品質3.人居環境整治27構建“一心-兩軸-四區”的功能結構功能結構與發展方向5.1一心:綜合服務中心兩軸:東西城鎮發展軸和南北交通發展軸四區:集鎮中心片區、21、北部生態居住片區、南部生態居住片區、綠色倉儲物流片區發展方向:重點向北發展,限制向南、向東發展,加強集鎮區內部存量空間集約利用鄉集鎮總體空間布局圖28 建設均衡高質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提升宜居品質5.2教育設施保留現狀伊敏蘇木小學和幼兒園,對現狀提升改造,提升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文化設施保留現狀厄魯特蒙古族民俗館及文化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醫療設施規劃在蘇木政府東側新建中心衛生院一處完善現代醫療體系,推動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社會福利設施規劃擴建現狀養老院,滿足伊敏蘇木步入老齡化階段所帶來的老齡人口服務需求增長。完善生活圈與公共服務體系構建鄉集鎮,5-15分鐘生活圈,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公共22、服務水平29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改善生活環境 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新建公共廁所2處,包括蘇木駐地客運站、中心廣場、鄉村景區、村莊公廁采用環保移動公廁。嘎查進行戶廁改革,每戶居民采用單戶三格化糞池,按規劃建設化糞池,鼓勵聯戶、村、蘇木村一體處理。加強村莊內部道路環境建設和美化 鄉村道路達到100%硬化,路寬按需進行加寬處理,路面采用水泥或瀝青,宅前入戶道路可采用石板、石磚、碎石鋪裝。道路兩側種植喬木灌木,豐富村莊聚落景觀。人居環境整治5.3創建鄉村生活垃圾治理 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旗處理”的收運處置模式,完善鄉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中心村設置垃圾收集點,蘇木設置垃圾轉運站。完善鄉村生23、活排污設施結合牧民住區規劃布局,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規劃管網布局,實現全蘇木區域全覆蓋。3006規劃實施保障1.規劃傳導2.實施保障31規劃傳導6.1 實施規劃傳導縱向傳導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詳細規劃用途管制依據定性定級定性定級發展指引定性指標定量定量定量邊界定控制線定坐標+優化定坐標+形態用途管控分區管控空間布局建設布局名錄定項目落項目負面清單建設布局核實準入市縣級專項規劃鎮級專項規劃專項規劃橫向傳導10.1 落實市旗規劃落實市旗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和規劃分區、重要控制線、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詳細規劃傳導將24、總體目標分解各村莊,結合村莊規劃。鄉鎮規劃向村莊規劃提出傳導要求,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確定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等約束性指標,明確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和用途管制規則以及三條控制線、旗、鄉鎮級重大交通及公共服務設施、歷史文化保護范圍和控制要求,明確村莊職能定位目標、空間優化、品質提升的引導性要求。專項規劃傳導蘇木可根據發展實際,選擇編制產業、交通、生態、旅游、現代農業、公共服務等專項規劃。建立“總規引領、全域覆蓋,分類傳導、逐級細化,單元統籌、協同共治”的規劃傳導體系326.2實施保障加強組織協調: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25、定推進鄉鎮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項目計劃制定鄉鎮年度工作安排,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加強人才建設:采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空間規劃建設管理等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一線職工技能素質。嚴格工作考核:建立健全空間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考核評價監督問責機制。建立規劃監督制度:確定監測指標體系、滾動制定階段規劃目標、建立面向公眾的監測數據庫。建立規劃責任制:主管部門會同旗直屬部門和各級政府,制定規劃實施的階段目標和量化指標體系。建立規劃評估制度:主管部門定期向旗政府提交規劃實施評估報告,審議意見,對階段規劃目標以及監測指標體系、階段工作計劃進行調整。強化工作領導 嚴格規劃實施監管 切實落實公眾參與提升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和有效性:通過多渠道宣傳和培訓,提升村民意識教育,加強村民參與本輪規劃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增強鄉鎮總規對公眾參與的吸引力:本輪規劃編制中必須圍繞農民利益和發展現狀來確定各項規劃控制措施,變被動規劃為富含人性化的主動規劃,增強本輪規劃對公眾參與的吸引力。拓展和深化公眾參與的制度化平臺,提升公眾參與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