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池縣柔遠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8401
2025-05-06
21頁
8.11MB
1、華池縣柔遠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多規合一”戰略要求,積極踐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要求,努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精準傳導慶陽市華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特編制華池縣柔遠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以“三區三線”為基礎,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助力華池發展,綜合柔遠鎮考慮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對柔遠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做出具體安排,打造形成柔遠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為柔遠鎮建設宜居幸福新提供有力支撐。為2、提高規劃科學性、可實施性,規劃現面向社會公眾征詢意見,廣泛凝聚社會共識。注:本次成果為階段性成果,最終規劃成果以批復為準。壹壹 規劃總則規劃總則1.1 規劃范圍與期限1.2 發展定位與目標貳貳 總體布局總體布局2.1 總體格局2.2 底線管控2.3 資源保護2.4 鎮村體系2.5 產業發展叁叁 支撐體系支撐體系3.1 綜合交通體系3.2 公共服務體系3.3 市政設施體系肆肆 歷史歷史文化保護文化保護4.1 保護內容4.2 保護措施伍伍 規劃傳導規劃傳導5.1 規劃傳導5.2 實施保障1.1 規劃范圍與期限1.2 發展定位與目標1.1 1.1 規劃規劃范圍范圍與與期限期限規劃范圍鎮域柔遠鎮全域范3、圍,全域總面積為334.55km2。柔遠鎮轄11個行政村,城關村、黃岔村、土坪村、孫家川村、張川村、劉溝村、柳灣村、楊岔村、李莊村、張嶺子村、田莊村。鎮區由于柔遠鎮為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區已納入華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內。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2020年規劃期限:2021-2035年20252025近期目標年近期目標年20352035年規劃目標年年規劃目標年20502050年年遠景目標年遠景目標年1.2 1.2 發展定位與目標發展定位與目標發展定位結合柔遠鎮本底條件及發展情況,落實華池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對柔遠鎮的定位要求,確定柔遠鎮發展4、定位為: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慶陽市創新創業新高地華池縣高質量發展承載地發展目標依托柔遠鎮坐落于華池縣中心城區的地理區位優勢及特色種植產業優勢,把柔遠鎮建設成為城鄉一體、社會穩定、設施配套、商貿繁榮、經濟發達、宜居宜游、富有活力的生態文明示范鄉鎮。2.1 總體格局2.2 底線管控2.3 資源保護2.4 鎮村體系2.5 產業格局2.1 2.1 總體格局總體格局“一核引領、三區協同、多點支撐”的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一核三區多點鎮區綜合服務核、文旅產業發展核北部生態農業發展區、中部城鎮功能拓展區、東部生態旅游示范區各行政村建設范圍及主要空間節點2.2 2.2 底線管控底線管控落實三區三線5、剛性傳導。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依據,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規劃至2035年,確保柔遠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020.29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5298.27公頃,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307.73公頃,城鎮開發邊界472.04公頃。國土空間底線管控圖2.3 2.3 資源保護資源保護耕地資源保護和管控落實耕地資源保護目標任務:圍繞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確保耕地面積基本穩定、質量不下降。鎮域劃定耕地保護目標面積7020.29公頃。2.3 2.3 資源保護資源保護森林資源保護和管控現有林地面積6、11703.53公頃,在規劃期內,林地總量不低于現有林地面積。加強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開展鄉鎮村社造林綠化示范建設,形成鎮、村道沿線的國土綠化網格,促進全鎮林業綠化協同發展。水資源保護和管控柔遠鎮現有陸地水域面積147.2公頃。柔遠鎮水資源總量為77570萬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2000萬立方米。提升防洪減災、供水保障、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高效利用水平,推進深度節水、極限節水行動,加快農村供水保障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濕地生態系統保護柔遠鎮濕地均為內陸灘涂用地。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濕地保護水平。規劃至2035年,濕地保護面積不低于57.86公頃7、。2.4 2.4 鎮村體系鎮村體系結合村鎮實際情況,規劃村鎮職能分為綜合型、文旅型、農業型、農貿型四類。綜合型:城關村、孫家川村文旅型:李莊村農業型:劉溝村、田莊村、張嶺子村、楊岔村、黃岔村、土坪村、張川村農貿型:柳灣村鎮域鎮村體系規劃圖2.5 2.5 產業格局產業格局統籌產業發展方向及產業用地需求,規劃在柔遠鎮形成“一心一帶兩軸四區多點”的產業布局。一心:以鎮區(中心城區)為依托打造產業發展中心。一帶:以柔遠川及周邊作為綜合產業發展帶。兩軸:以主要公路為依托,構建兩條農旅產業發展軸。四區:傳統養殖示范區、特色農業種植區、循環經濟發展區、全域旅游先行區。多點:以主要項目作為產業的載體。3.1 8、綜合交通體系3.2 公共服務體系3.3 基礎設施體系3.1 3.1 綜合交通體系綜合交通體系骨干路網建設:太華公路(合水太白至華池段)打通陜甘省際通道,串聯蓮花寺水庫、南梁紅色景區等資源,形成“紅色旅游+生態觀光”復合型走廊。G244 打慶高速(打扮梁至慶城段)華池至慶城車程將縮短至 1 小時內,加速融入延安紅色旅游經濟圈。支線網絡優化:通用機場連接線工程、農村公路提質工程。構建區域樞紐 賦能鎮區振興、“高速+干線+支線”三級聯動格局3.2 3.2 公共服務體系公共服務體系 規劃構建“鎮區生活圈+村莊生活圈”的兩級社區生活圈體系。鎮區生活圈:規劃構建15分鐘-5分鐘兩層級鎮區生活圈。村莊生活圈9、:規劃構建15分鐘村莊生活圈。規劃構建“一心-三極-多點”的公共服務層級。一心:以中心鎮區為核心。三極:以柳灣村、土坪村、李莊村等分布于鎮域周邊的三個中心村為組團中心。多點:除中心鎮區、柳灣村、土坪村、李莊村等四個重點外,其他一般村莊圍繞村委會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3.3 3.3 基礎設施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區域聯合供水、“分散為主、適度集中,就近還田”、補齊鎮村基礎設施短板,合理預留重要市政廊道。類別設置項目三次生活圈二次生活圈一次生活圈市政基礎設施自來水供應生活污水(分散/集中)處理變電站移動通信基站/光纖交換點集中供熱設施燃氣門站/設施垃圾收集(轉運)站再生資源回收點公共廁所主要道路路燈新能10、源充電樁/站174.1 保護內容4.2 保護措施4.1 4.1 保護內容保護內容保護內容文物保護單位傳統建筑分類保護文化遺產保護(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公共開敞空間保護保護措施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措施:“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執行,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依據文物部門公布的具體范圍劃定。傳統建筑保護措施:主要包括保護修繕、保留、整治改造、拆除四大措施;對傳統風貌建筑,應保持和延續建筑外觀形式、風格及色彩,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細部構件、裝飾物等,其內部允許進行改善和更新,以改善居住和使用條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加大宣傳力度11、,增強群眾的保護意識;建立完善制度,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長效機制;加強文化培植,積極拓展文化空間;以名錄申報為載體,促進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4.2 4.2 保護措施保護措施5.1 規劃傳導5.2 實施保障5.1 5.1 規劃傳導規劃傳導明確規劃傳導要求5.2 5.2 實施保障實施保障傳導約束詳細規劃對上位規劃的落實對村莊規劃的傳導對鎮區詳細規劃的傳導強化組織領導,壓實主體責任強化政策支持,實現振興跨越規劃宣傳引導,建立交流機制健全完善公眾監督機制發展指引指標邊界用途管控名錄定性定級定性定級定量定量定控制線頂坐標+優化分區管控空間布局定項目落項目負面清單定性定量頂坐標+形態建設布局建設布局核實準入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