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縣坡渡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1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256362
2024-11-07
14頁
7.97MB
1、征求意見稿桐梓縣坡渡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注:本次公示成果為階段性成果,最終規劃成果以批復為準規劃范圍與期限 規劃范圍:包括7個行政村,全鎮總面積112.26平方公里,包括高粱村、高臺村、酒店村、林紫村、木人臺村、坡渡村、田埡村。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2020年規劃期限:2021年-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 遠期至2035年 遠景展望至2050年 規劃層次:鎮域層面:國土空間格局、空間用途管制、三條控制線、鎮村體系、綜合支撐體系、區域協同、資源要素保護與利用等內容鎮區層面:用地布局、住房建設、設施安排和特色風貌引導等內容發展定位戰略目標p 城鎮性質p 城鎮職能鎮域鎮區2、黔北山地風情森林小鎮桐梓北部休閑旅游門戶工貿旅游新鎮依托羊磴河干流河谷的嬉水旅游度假休閑聚集地和以休閑度假、科普教育、森林探險與生態保育為特色的山地風情森林小鎮借助搬遷機遇打造成為桐梓北部生態良好,產業聚集,生活美好,文化繁榮的工貿旅游新鎮構建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國土空間格局構建“一核一屏,兩區一軸”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核:以核心鎮區為中心的城鎮發展核;一屏:依東南、東北生態重要區構筑的生態屏障;四區:生態保護區、鄉村旅游田園風貌區、城鎮發展區、生態旅游區;一軸:城鎮經濟產業聯動發展軸,依托羊磴河、X280縣道和X359縣道聯動重慶市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經濟。底線管控國土空間格局 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3、保護紅線到2035 年,全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15.62 公頃(39234.33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保護目標不低于1147.34 公頃(凈面積,1.72 萬畝)。生態保護紅線到2035 年,全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2971.51 公頃。分布在高粱村、高臺村、酒店村、林紫村等地,主要涉及大婁山-赤水河水源涵養區。城鎮開發邊界到2035 年,全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18.40 公頃,均為集中建設區。因坡渡鎮區涉及道整體搬遷安置,需后續審批批準后進行城鎮開發邊界調整,目前按照省廳下發數據進行落實。強化規劃分區管控國土空間格局口根據貴州省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技術指南(試行)要求,細化分區至二級類4、,形成6大類、16小類,作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诟鶕量臻g保護開發總體格局,結合大河鎮地域特征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遵循全域全覆蓋、不交叉、不重疊的基本原則,堅持城鄉統籌、地上地下空間統籌,劃分鎮域國土空間分區。保障產業發展空間形成“一心兩軸、兩區多點”的產業發展布局?!耙恍摹保浩露涉偤诵逆倕^發展中心。“兩軸”:東西向沿先羊磴河、X280縣道和X359縣道為經濟產業聯動發展橫軸、南北向沿圣湖龍井度假區、野沐河度假區旅游產業發展豎軸?!叭齾^”:傳統農業產業片區依托高粱村、酒店村重點發展花椒、萬畝核桃、黑花生、紫薯、桃子等特色農產品,打造現代化種養殖基地,提升品質,逐步建立品牌,最終形成5、產銷一體產業鏈。生態文旅片區依托現有旅游資源基礎,全力推進“文旅+農旅”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紅色、古樹茶葉和鄉村旅游融合試點,推進文化體驗、休閑觀光、民宿餐飲、采購等服務業,其主要是林紫村、田埡村、高臺村;特色工貿產業片區依托烤酒產業類型,主要是田埡村、坡度村、木人臺村?!岸帱c”:重點發展產業農產品加工產業、烤酒產業、南天門旅游度假區、南天門地質公園、野沐河度假區、九里灣、圣湖龍井度假區等人文自然風景名勝。圣湖龍井度假區野沐河度假區南天門旅游度假區生態文旅片區特色工貿產業片區傳統農業產業片區特色農業種養殖烤酒產業經濟產業聯動發展軸旅游產業發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綜合交通綜合支撐體系高速公路:坡渡現規6、劃青羊高速。坡渡現規劃 S301、S519 省道??拓涍\樞紐建設:規劃新建坡渡城鎮客運配客點。作為坡渡鎮與桐梓縣城及周邊地區的重要交通集散中心,主要服務于縣域層面內外客流之間的銜接,主要承擔大部分縣級、鄉鎮級中短途運輸服務的旅客運輸,結合城市公交樞紐功能,可實現公路、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便捷換乘。S519桐梓坡渡至木瓜公路S10省道至正安縣至習水縣川黔鐵路S301羊蹬至坡渡(6#路)省道縣道鄉道高速公路青羊高速公共服務設施構建“鎮級-組團級-村莊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1.基礎教育服務設施體系鎮域按照小學服務半徑不大于 2 公里,鎮區服務半徑不大于 500 米的基本原則進行設置,7、現狀共有中學 1 所,小學 6 所(5 所含有幼兒園),幼兒園 1 所,規劃予以保留,完善相關教育配套設施。2.公共醫療衛生體系保留現狀坡渡鎮衛生院,在現狀基礎上進行擴建,增加床位數和醫生數。加快衛生院醫療設施的完善。完善村衛生室服務網點建設,各中心村及基層村結合現狀“一村一室”條件,進行提升或改造,確保各村衛生室建筑面積不小于 40 平方米。3.體育服務體系重點村建文化活動中心,包括老年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農民培訓中心等內容,建筑面積 100200。一般村設小型文化活動室可結合現狀文化設施改建或擴建,具體方案由村莊規劃明確,滿足居民文化需求,同時結合公共活動場地配備健身器材。4.社會福利8、體系健全覆蓋鎮村兩級養老服務網絡,支持建立公立養老、市場化養老并舉的設施體系,重點消除“服務盲區”、完善鎮村各類福利設施建設?,F狀坡渡敬老院位于木人臺村,占地約 100畝,現有床位 200 張。保留鎮區原有敬老院;新建坡渡殯儀館。重點村規劃老年看護中心和留守兒童中心。綜合支撐體系市政設施規劃(1)給水工程規劃規劃圓木溝水廠,坡渡水廠為提供水源。規劃生活供水管網獨立成一套管網系統,供水系統采用分壓供水方式,規劃工業供水管網的管徑為 DN200DN600,規劃生活供水管網的管徑為 DN150DN300。(2)排水工程規劃工業廢水:規劃一處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 2500 立方米/天;生活污水:規劃9、一處坡渡鎮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 1200 立方米/天。規劃工業廢水管管徑為DN300DN400。規劃生活污水管外徑為DN100DN200。重點村和一般村應配套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新建一處污水處理廠。(3)電力工程規劃規劃新建桐梓縣坡渡分散式接入風電場、桐梓縣坡渡風電場二期、坡渡天然氣儲配站、新站調壓站至坡渡天然氣管道項目、桐梓縣羊磴風電場。(4)燃氣工程規劃對于城鄉結合部、農村以及城區不具備管道供應天然氣條件的用戶可使用液化石油氣作為補充。(5)通信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暢通便捷、質優價廉的信息網絡和服務體系。加強基礎通信管線、通信機房的集約化建設,加快 5G 網絡建設。(6)環衛設施規劃規劃新建10、田埡村生活垃圾轉運站。垃圾收集點:各村設置垃圾收集點,按服務半徑 200m 設置,居住區內小型生活垃圾收集點的服務半徑不超過 70m。廢物箱:一般設置在道路兩旁和公共活動場所,商業大街間隔 25-50m 設一個;主干道間隔 50-80m 設一個;一般道路間隔 80-100m 設一個。綜合支撐體系優化鎮村體系結構生態保護極重要區相對較小,農業適宜性高的區域大 規劃到 2035 年,鎮域常住總人口為 11800 人,鎮區人口為4950 人;常住城鎮化水平約為 42%。村鎮體系等級結構劃分三級:中心鎮區重點村一般村。中心鎮區:以審批搬遷后坡渡鎮人民政府駐地為依托,向周邊發展,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11、信息交流活動中心。鎮村等級規模結構 中心鎮區(1 個):坡渡鎮人民政府駐地范圍及周邊相鄰區域 重點村(2個):田埡村、坡渡村。一般村(4 個):高粱村、高臺村、酒店村、林紫村、木人臺村。鎮村職能結構指引 現代高效農業(4 個):高粱村、木人臺村、田埡村、酒店村 旅游綜合服務(3 個):坡渡社區、林紫村、高臺村 村莊分類指引 結合鄉村資源稟賦與發展基礎,按照“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基本城鎮化城市化類”、“基本無人居住即將荒廢類”五種類型引導村莊分類發展。坡渡鎮9個村莊其中均為集聚提升類村莊。重點村重點村一般村一般村一般村一般村一般村一般村綜合支撐體系因新鎮區搬遷,城鎮開12、發邊界暫未確定及審批,鎮區方案需單獨編制論證規劃。幼兒園用地農貿市場用地客運站用地村莊宅基地綠地廣場信用社中小學用地中小學用地派出所、消防站養老院、衛生院水廠鎮政府分期實施目標和重點p 建設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監督體系。建立政府對總體規劃實施評估監控機制。通過對人口、用地、交通、環境、資源等因素的發展變化進行實時監控和評價,對規劃進行校核,確保政府對規劃及其實施進行動態調控。鎮區功能進一步完善,功能服務多樣,生活質量提升,鎮區有機更新穩步推進。嚴格執行規劃管理許可程序。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的作用,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13、認真查處和糾正各種違反規劃的行為,加大對違法建設打擊力度。道路系統和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鎮區環境質量更加優化,人居環境更加美好?;I劃完善的行政責任追究制度,推行城鄉規劃陽光工程。通過民主、公開、程序化的方針建立行之有效的城鄉規劃監督制約機制.研究建立市域發展的評價制度。通過分區管控建立相應分區考核要求,作為考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市域各鄉鎮的綜合發展。成立專門工作組,積極推進重大項目的上報、審批、實施。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分期實施目標和重點p 定期評估與適時修改執行“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定期評估制度,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對違反規劃管控的行為及時預警,評估結果作為規劃調整修改的重要依據。應依據國家、省、市法律法規的修改條件和程序,結合本地實際,提出更具針對性的規劃修改類型、修改條件和修改規則。p 推動建立差異化績效評價與考核制度各鄉鎮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不同,其主要的發展方向也必然存在差異;為更好地引導鄉鎮向其不同的主導方向發展,需要在績效評價和考核方面體現出差異。從經濟發展、農業農村發展和生態保護等方面體現出不同側重和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