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縣月田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2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8456
2025-05-14
27頁
23.54MB
1、岳陽縣月田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告】【批后公告】岳陽縣人民政府 月田鎮人民政府 2025年3月前言|PREFACE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戰略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岳陽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岳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要求,緊密結合月田鎮實際,編制月田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月田鎮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治理、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創造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是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是月田鎮人2、民政府對月田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的具體安排,是編制村莊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4.國土空間支撐體系4.1 綜合交通體系4.2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4.3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4.4 綜合防災體系4.5 產業發展體系5.鎮區規劃5.1 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5.2 道路系統布局6.實施保障機制6.1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6.2 健全規劃實施監督機制1.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范圍、期限2.目標戰略2.1 目標愿景2.2 性質定位2.3 發展戰略3.國土空間格局優化3.1 保護開發總體格局3.2 落實“三條控制線”3.3 村鎮體系規劃3.4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3.5鄉鎮風貌設計引導目 錄總則3、01 指導思想 規劃范圍、期限1.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切實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實岳陽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岳陽都市區南拓核心區、依山鄰湖的魅力宜居之城”的戰略定位,堅持底線思維,以人民為中心,以綠色和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化落實上位規劃各項目標和指標要求,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優化完善空間資源配置,加強自然資源保護開發,促進土地合理利用,實現城鄉融合發展。1.2 規劃范圍、期限uu 規劃范圍本規劃包括鎮域和鎮政府駐地兩4、個空間層次。其中鎮域范圍為月田鎮行政轄區范圍;鎮政府駐地范圍包括鎮政府駐地所在的集中連片城鎮開發邊界及周邊需要加強管控的區域,總面積63.18公頃。月田鎮包括14個行政村,其中茨洞村、花苗村、江堧村、月東村、立新村、黃岸村和相思山村采用鎮村一體方式編制村莊規劃,其他村莊采用單獨編制方式。uu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鎮域鎮政府駐地目標戰略02 目標愿景 性質定位 發展戰略2.1 目標愿景2025年年2035年年規劃至2025年,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補短板強弱項,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重點發展5、中心鎮區,按照“協調、生態、宜居、宜業、集約”的要求,優化鎮區空間結構、完善設施配置,以農旅融合為依托,促進“生態農旅”產業發展,建設宜居宜業的小城鎮。優化鎮域農村空間,引導農民向中心鎮區和集中建房引導區集中,完善基礎配套、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統籌,加強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積極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覆蓋,增強農村地區的發展能力,形成城鄉協調、互動的發展格局。0120252025年進一步強化區域聯動,打造形成特色農業強鎮新樣板、新型物流城鎮新標桿、城鄉融合發展新典范,快速成長為岳陽縣東部重要增長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土空間格局全面形成,岳陽縣特色農業強6、鎮、岳陽縣新型物流特色鎮、岳陽縣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定位目標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城鄉發展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業農村現代化體系基本實現。0220352035年2.2 性質定位銜接落實岳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依托鐵山水庫等優良風景資源,以竹筍、茭白、水稻種植、農副產品加工、生態旅游產業為基礎,充分考慮月田緊鄰平江、通城兩縣的區位優勢,故結合相關規劃。確定月田鎮定位為:岳陽縣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新型農旅融合示范鎮旅游休閑特色種植稻米、竹筍茭白鐵山觀光相思康養文化體驗大屋遺址紅色文化發揮月田油茶、黃茶、竹筍、茭白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優勢,實施設施農7、業現代化提升行動,補齊強化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推進農業規模化綠色發展,打造竹筍特色強鎮、農業稻田公園和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重點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冷鏈倉儲流通產業。嚴格保護鐵山水庫、相思山等生態重要地區,維護良好生態本底,采取廊道、綠屏、生態節點等多種模式,完善生態安全格局;構建適合丘陵地區的多樣化城鄉生態景觀系統;加大鐵山水庫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強化生態修復。加大山體生態保護力度,維護生物多樣性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鐵山水庫綠色示范區,與鐵山水庫周邊鄉鎮共同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及流域綠色經濟發展先鋒,聯動黃岸村、鐵山湖村,月田8、村打造庫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帶,以農副食品精深加工和冷鏈物流為主導產業,適度發展旅游配套服務。保護優先戰略守牢綠色安全的資源底線特色引領戰略打造深度融合的產業體系產業發展戰略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2.3 發展戰略國土空間格局優化03 保護開發總體格局 落實“三條控制線”村鎮體系規劃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 鄉鎮風貌設計引導構建“一心四軸、兩屏三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主:即月田鎮區,圍繞現有鎮區的綜合服務中心核,規劃通過提質完善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輻射鎮域鄉村,驅動全鎮發展。四軸:即沿S308城鎮主要發展主軸帶,以及沿S203毛田至月田、沿F97月田至陳伏、月田至張谷英三條副發展帶。兩屏:即相思山生9、態屏障、西南山區生態屏障。三區:為水源涵養與山體生態保育區、現代農業與民俗融合發展區、高效農業種植示范區。3.1 保護開發總體格局至2035年,全鎮耕地保護目標不低于30286.68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27562.87畝,主要分布于鎮域的東部村莊。至2035年,全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7957.75公頃,包括岳陽新墻河國家濕地自然公園、鐵山水庫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國家一級公益林以及雙評價極重要區。鐵山水庫周邊鐵山湖村、稻田村、黃岸村以及鎮域西南部的月東村、茨洞村分布較為集中,其他各村也有較零星分布。至2035年,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58.29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內建設用地10、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控方式,應緊湊布局、節約集約發展。城鎮開發邊界外原則上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uu 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uu 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3.2 落實“三條控制線”uu 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個鎮區:以月田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月田村)及其周邊集中建設區為核心的鎮區。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輻射和帶動全鄉鎮社會經濟發展,其主要職能主要是面向全鎮的管理職能、生產職能、服務職能、集散職能等。12個一般村:確定茨洞村、月田村、大界村、紅光村、江堧村、花苗村、月東村、白竹村、立新村、相思山村、稻田村、鐵山湖村12個基層村。基層村是農村居民點的最小單元,以第一產業為11、主,以農林種植、農產品加工、特色種植養殖、生態旅游為主要職能。2個中心村:確定黃岸村、改港村為中心村。是位于主要交通干道附近,具有歷史文化、特色資源,規模較大,有一定量的集居人口,并且有一定發展潛力的農村居民點。其主要職能為居住職能、集散職能、服務職能,一些基礎好的中心村還有一定的工貿職能。3.3 鎮村體系規劃3.4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生態保護區具有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自然區域。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陸地和自然區域。農田保護區農田保護區是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城鎮發展區為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12、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鄉村發展區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的需求的區3.5 鄉鎮風貌設計指引整體風貌定位為集生態保護、農村鄉韻、濱水活力為一體的山水宜居小鎮。沙港河生態展示帶四區對岸邊綠地空間進行景觀改造,以生態駁岸為主,種植水生植物豐富景觀層次,減少對河流自然環境的人為破壞,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劃分濱水觀光風貌區、生態涵養風貌區、農耕平原風貌區、月田宜居風貌區四個風貌區,對建筑形態、建筑風格、建筑高度、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提出管控引導。國土空間支撐體系04 綜合交通體系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綜合防災體系13、 產業發展體系道路交通體系兩橫:S308岳陽何段村(平江界)至新開公路、岳陽至平江至劉陽高速公路。一縱:S203岳陽縣毛田至月田公路。內部道路積極融入岳陽縣公共交通,優化鎮區-岳陽縣直達公交線路。構建鎮區與周邊鄉鎮、村莊之間的“放射式”鎮村主干公交線路,實現鎮區與周邊鄉鎮以下村莊之間的便捷聯系。規劃若干條新增村道,連接S203-稻田村、花苗村-紅光村、大界村-相思山村。交通設施客運站。恢復長途客運站,按四等站標準設計建設完善。停車場。各村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集中停車點,規范城鄉交通秩序。加油站。保留鎮域內現有加油站,保證汽油需求。打造“兩橫一縱”的綜合交通體系4.1 綜合交通體系4.2 市政基礎設14、施體系以推進鎮村一體化發展為目標,以補齊公共基礎設施短板為方向,逐步建立健全公共基礎設施鎮村一體化管護體制機制,促進全域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提高基礎設施完備度。規劃貫徹“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化”的理念,推行城鄉一體化治理模式,按照“組保潔、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原則,在各村組設置垃圾收集點,鄉鎮配置垃圾轉運站和垃圾轉運車輛,實現生活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 100。規劃保留現狀水廠,且對取水水源月田水庫采取保護措施,將月田水庫100米范圍作為水源保護區。規劃至2035年,供水普及率達到100%,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和自來水全覆蓋。至2035年,移動電話5G信號覆蓋率達到100%,廣播電15、視人口覆蓋率 達到95%。規劃擴建月田污水處理廠,規模約為0.5萬噸/日,江堧村、花苗村各有一座污水處理廠,其他村無集中污水處理設施,配備氧化塘等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至2035年,鎮區污水處理率達到 80%,村莊達到 60%以上。規劃保留月田35KV變電站。規劃預留110千伏、35千伏電力廊道,實施雙回路電網升級工程項目,在學校、醫院、園區、應急等場所建設雙回路電源。排水工程環衛工程電信工程電力工程給水工程依托居民點較為集中的區域,綜合考慮鄉村居民日常出行方式,按照30分鐘可達的空間尺度,結合鎮村片區構建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打造30分鐘鄉村社區生活圈。強化設施共享,構建鄉村生活圈完善社區基本配16、套設施,包括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商業服務、市政公用、交通場站、社區服務等;至2035年,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達到100%。結合村莊發展類型,綜合考慮村民需求和城鎮生活圈疊加輻射影響;以村為基本單元配 置各類公共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可根據實際需 要配建。4.3 公共服務設施體系4.4 綜合防災設施消防設施鎮區結合鎮政府配建專職消防隊;其他村莊建設微型消防站;應急避難場所利用現有和規劃的小學、中學學校操場、公園廣場等空曠地,建立布局合理的避難場所體系。地質災害預防中易發區:主要是鐵山湖村-月田鎮漁場滑坡區;低易發區:月田鎮鎮小部分區域;新建項目須避開滑坡、崩塌、塌陷等地災點建設17、。防洪排澇安全月田鎮防洪標準采用20年一遇;以鐵山水庫周邊防洪為重點單元。月田鎮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農村地區采用10年一遇3日暴雨3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抗震減災月田鎮抗震設防按為基本烈度設防;重點生命線工程提高設防等級;規劃將省道S203、S308等作為主要緊急疏散通道p 一心:鎮域產業集中發展中心p 一軸:S308沿線產業發展軸p 四區:環鐵山湖休閑康養區、相思山生態旅游區、特色農產品種植區、森林生態旅游康養區四大產業片區p 多點:多個產業節點,規劃在鎮域內打造高效農業、農產品加工、重晶石粉開采、森林康養、環湖旅游等多個產業節點4.5 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定位充分考慮月田鎮產業基礎、資源稟18、賦、優勢條件等,發揮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潛力,重點突出竹筍、茭白、黃茶等特色引領。依托月田鎮生態資源和現代農業基礎優勢,把握鄉村振興的契機,以“現代農業”為基礎,“山水風光”為特色,全域旅游為目標,以“融合發展”為手段,以“文化+”、“旅游+”發展為推動。,確定產業功能結構布局主要為:“一心一軸,四區多點”鎮區規劃05 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 道路系統布局一主:以鎮政府為核心的綜合服務主中心,規劃調整用地布局,擴大商業規模帶動城鎮發展。一副:以月田派出所為核心,集生活休閑、公共服務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副中心。兩軸:以沙港河為主體的沿河觀光帶。以鎮政府主干道為核心,串聯河道兩岸的南北向鄉鎮發19、展帶三組團:以公共管理、商業等生活配套為主要功能的鎮區綜合生活服務區。以鐵山湖水庫環境為依托的宜居區。以中小學教育配套為主的科教服務區。5.1 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規劃范圍:規劃月田鎮鎮區范圍包括鄉鎮政府駐地鎮開發邊界范圍及其周邊村莊部分用地,主要涉及月田村,總面積63.18公頃。空間結構:構建“一主一副,兩帶三區”國土空間格局道路系統規劃交通設施布局5.2 道路系統布局21月田鎮鎮政府駐地呈現組團式布局模式,各組團之間通過“兩縱一橫”主要干路聯系。“兩縱”指F36縣道、規劃一路;“一橫”指S308。優化路網結構,形成等級結構合理、循環暢通銜接的道路網絡。規劃月田鎮區道路等級分為主干路、次干路和20、支路三級。鎮區道路總長6.82Km,道路網密度10.73km/km。其中主干路總長1.67Km,次干路總長2.37Km,支路總長2.78Km。保留鄉鎮政府駐地月田客運站,位于鎮區S308北側,用地面積為0.17公頃。新增停車場2處,位于鎮政府西側以及河南區域西側,占地面積0.76公頃,并按標準要求配置充電樁。保留現有兩處加油站,其中一處位于S308和經二路交匯處,屬鐵山湖水庫行政區;一處位于鎮政府駐地最南側。實施保障機制06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 健全規劃實施監督機制構建符合鄉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的規劃傳導體系,是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現城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統籌生態保護、農業生產和城鄉21、建設三大空間,形成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層層傳導的技術路徑,強化底線約束與彈性引導相結合,實現全域全要素精準管控。重點在于建立指標邊界名錄規則四位一體的管控工具包,打通縣鄉兩級規劃銜接堵點,確保耕地保護紅線、生態安全屏障與鄉村特色發展有機統一。構建符合鄉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的規劃傳導體系6.1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省市級縣級鄉鎮級目標指標定位+指標主導功能控制線+用途管制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目標+重點管控內容約束性指標+強制性內容p 詳細規劃傳導:對具體地塊用途和開發建設強度等作出實施性安排。在城鎮開 發邊界內的詳細規劃,對不同的詳細規劃編制單元主導功能提出差異化引導要求,明確 需要向各編制單元傳導的22、功能定位、核心指標、管控邊界和要求。城鎮開發邊界以外用于特色產業、特殊用途的空間區域,需劃定主導產業分布的范圍邊界,確定合理的開發 強度,作為特殊單元編制詳細規劃,按照開發強度等約束指標與準入條件實施管控。p 村莊規劃傳導:通過控制線管控、用途管制、指標管控的方式,強化對資源總 量和利用效率、空間管控底線的管控。按照岳陽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指標的逐級分解,深化形成治河渡鎮指標體系,嚴格落實約束性指標的要求,確保各項約束性指標完成。引導各村莊規劃落實治河渡鎮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規劃目標、p 強化組織領導,建設專業隊伍:加強規劃決策及組織協調。由鎮政府 牽頭,建立部門協同聯動管理23、機制,細化梳理規劃實施問題,建立依法合規、科學高 效的管理協作機制。完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管理隊伍建設,配備專業管理人員,提高人員素質。完善“一師兩員”制度。完善規劃公開制度,提升人民群眾參與規劃 實施的積極性和參與能力。p 加強實施監測,建立監督體系:強化規劃實施建設監督,構建“預警 監測實施評估督察問責”的規劃實施監督體系,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 估”常態化機制。應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對國土空間保護開發行為進行動態監測,動態化開展鎮域體檢評估,及時反饋預警,完善年度實施計劃。p 加強規劃宣傳,提高公眾參與度:組織廣大干部和群眾開展國土空間 規劃學習討論活動。組織編寫相關學習材料,抓緊制定學習討論活動實施方案,使之 納入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報紙等 多種媒體向社會公布和宣傳規劃,使全社會認識國土空間規劃,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p 強化公眾參與機制:構建線上+線下雙軌參與平臺,完善規劃公示意見征集反饋修訂的全流程參與機制,運用村民議事會、規劃工作坊等接地氣的方式,讓公眾真正成為規劃制定的參與者和監督實施的主人翁。6.2 健全規劃實施監督機制